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桐城小花识真容
耿百鸣
  耿百鸣

  初识桐城小花,源于一段掌故:陈独秀先生酷爱此茶,常对人说,这是我家乡的茶,其品不亚于龙井。传说此茶为明朝兵部侍郎孙晋引进良种茶籽,植于桐城龙眠山之椒园。好山好水,遂育得一品名茶。《桐城风物记》称“品不减龙井”,时人以“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风靡茗界。桐城小花亦随着桐城文化名人一起,走进京城,成为贡品。

  前些年也曾品尝小花,或许是地非专属,茶非正宗,饮来终觉茶味淡寡,香气平平,逊色于邻近的岳西翠兰。不日前,随扶贫工作队队长朱春林君,进入桐城唐湾,作客山村蔡畈,重新认识了桐城小花的绝世风味。

  按古籍索骥,桐城西北大山中,是小花茶的中心产区。龙眠山往西往北,山愈高,林益深。到了唐湾一带,真是一派水尽头、云起处的好光景。这里是桐城、潜山、舒城三地交界处,已渐渐融进了大别山的腹地。

  蔡畈村的丰书记,为我们摆上了从清明到谷雨不同日期采摘的小花茶,从一旗一枪的清明茶,到二旗一枪的谷雨茶,形有大小之别,味皆奇香浓郁,兰香夹着豆香,香中泛甜,回甘不绝,其妙不可言状。我们略嫌索条粗大,主人娓娓解来:最好的小花茶,都是多年的老茶树,形似野茶,十分粗放。现在的一些新品种台地茶,成茶早,产量高,茶形漂亮,但是味薄香淡,三泡之后便觉索然。果然,我们杯中的茶,十泡过后,依然茶劲十足。这里的小花茶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山高气寒,茶树老迈,春芽发得很迟,所以清明前几乎无茶。最早的茶也要在清明开采,高峰是在谷雨前后。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云:“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描写的正是这一情景。然而抢占早春高价茶叶市场,他们是明显吃亏的。二是这里的茶树,年老树大,且植株分散,所有的管理基本上就是除草,不需除虫,无从施肥。这样的茶树产量不高,条索不整,品相略显粗拙,形同野茶。环保绿色自不用说,茶汤的悠久浓郁、香气霸道也就是这样孕育出来了。这种情形,很像普洱茶的古树、台地之分。

  还有甚者,这里的山中,有不少零落分布的单株茶树,或是祖先留存,或是风播鸟衔,它们夹杂在其他的林木中顽强地生存着。因为采摘成本过高,基本无人问津。近年来各地多有好茶者,深山访茶,单株包购,常能获得一品卓尔不群的好茶。好此道者,到此寻迹往访,定可求得心目中的神仙茶。

  蔡畈村的小花茶,把我们带入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境界,一款曾经被误读的贡品,重新以其色香味、精气神展示了它的风采,让我们有强烈的探藏获宝的感觉。一盘好菜,终究是菜,而一杯好茶,绝不仅仅是茶,它传承着文化与历史,连结着今人与先贤。一杯小花在手,竟觉得走近了心仪的方以智、姚鼐、陈独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阳光天地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晚报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那年没送儿子高考
桐城小花识真容
今夜星光璀璨
莫斯科胜利纪念碑之美
树间风景
让“种子”精神处处发芽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桐城小花识真容 2019-05-16 2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