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在上海举行,新时代展现新风采。
在行色匆匆的时代,我们不妨慢下来,如相机延长曝光一样换一个节奏,捕捉、放大欢庆节日的城市中,有意思有意义的画面。其中,有夜幕下等待群星奖决赛门票票根的外地观众;坐在中华艺术宫静静欣赏全国最高水准美术作品的市民……移步换景中,艺术自然来。
投身十二艺节的不仅有艺术家,还有成千上万名普通人,他们可能是大戏里的群众演员,幕后打灯光、拍照片的工作人员,开道具车的司机……这些“群星”让十二艺节的夜空更璀璨。本报今起推出的十二艺节十二景、十二星两个栏目,聚焦那些十二艺节里特别景特别人,以飨读者。
昨晚,东方艺术中心门口人头攒动,有人胸口还挂着工作证。他们说着各地方言,不时互相交谈,不时翻看手机微信,主题都是:“还有票吗?”“实在没票,问问那些赶着回去写稿的记者,能把票根留给我们,让我们看半场也好啊!”
此时,东艺歌剧厅上演的,正是在十二艺节期间举行的第十八届群星奖最后一场曲艺类决赛。据上海参赛队伍透露,等票根的人,大多是来自外地的同行,而且已经连着三晚如此了。
连日来,音舞类、戏剧类等展现全国各省市群文最高水准的节目,在此上演。据悉,每天汇聚在东艺的总人数不低于2000人。其中,不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还有各地关心自家节目竞争实力的群艺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镇政府等工作人员。他们没想到,在上海举行的群星奖,“票子那么难买”。
群文演出让外地观众“难买票”的原因有三。首先,与中国艺术节同步举行的群星奖演出,此次放在舞台效果好的专业剧场——东方艺术中心。决赛节目的呈现状态更好了,但是座位数就只有900多个了。其次,此次群星奖决赛是公开网上售票的,上海群众热情高涨,有不少热爱文艺、平常也上台演出的群文团队骨干,“想看看自家队伍如果拉出来,比得过其他省市吗?”所以,票子一抢而空。再者,为了让抢不到票的观众也能看到现场比赛,此次新增网络直播环节,如此一来,现场就要增加不少现场直播的机位,包括大摇臂等占地面积颇大的设备,这就使得全场座位再遭缩减。
外地观众,尤其是关心参赛水平的相关工作人员,重在“现场观察其他省市的表现,才能掂量掂量自己水平”——比赛,不仅在于自身表现好,还在于别人发挥得如何,“得有比较”。所以,他们迫切想入场观摩。偏偏群星奖演出太热门,“问了半天只有赶着去写稿的记者可能中途退场”。
最终,几位来自湖北的群文工作人员,向湖北记者拿了几张票根,去看了半场——因为湖北组织了此次人数最多的记者团,共有18位记者随团采访……一位依然无法进场的文化馆创作员,握着湖北同行的手说:“你进去看完,我们一起吃夜宵,聊聊那里面的情况啊!”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