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去剧场看演出是不能拍照的。十二艺节期间,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去现场看演出,还能通过手机里的图文回味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这些照片都是由6位官方摄影师在剧场里指定的6个机位上拍摄的。6位摄影师分别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上海摄影家协会,因为机会难得,他们谁都不愿意错过舞台上精彩瞬间,所以一场演出下来,6位“老法师”都会兴致勃勃地来到两位摄影统筹——王运和于书晴的电脑前,送上各自卡里的一千多张照片。
“一天两场,每一场都是五六千张照片,一天下来,就是一万多张。”王运说话的时候,头也没有抬,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她还在筛选照片,“摄影老师都是极其敬业的,所以我们也要认真对待他们的作品,所以需要我们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因为对于外地的演出团队来说,这些照片都是珍贵的演出资料,对于外地没有办法来现场看比赛的观众来说,这也是领略十二艺节风采的机会。所以每一张照片都值得“万里挑一”。
譬如晚上11时散场的那回,6张卡里的照片每一次传输都需要20分钟以上,等于书晴将其中的照片初选完成至几百张后,已经是次日凌晨2时了,接下来就是王运的开工时间,她要在这几百张照片中再精选一批,并且修图、上传……等到王运完工,已经是早上4时多了,窗外传来了小鸟的叫声。
这两天,说她俩废寝忘食并不夸张。因为“万里挑一”选照片,她们每天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因为第二天上午还要赶赴东艺,准备迎接下一场演出。至于饭点,她俩经常完美错过。记得群星奖决赛的第一天,她们下午两三时才想起来午饭没有吃,叫来外卖,东艺的后台又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她们就端着盒饭坐在东艺门口的台阶上狼吞虎咽。
“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比我们辛苦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王运说,“每次在地铁里,看到大家在手机里浏览这些演出的照片,就觉得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