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纪律在涣散
衡量一支战略进攻型空军,主要指标就是空中加油机的数量和质量。2011年,美国空军宣布波音KC-46A方案获胜,取名“飞马座”。根据合同,波音应在2017年进入试生产,总采购量为179架。与美军现役加油机相比,KC-46A尺寸和载油量都大多了,还采用酷炫技术,让加油过程彻底自动化。KC-46A另一个卖点是充当战区信息中枢,进行保密通信的中继、分发,甚至能组织对敌后跳伞飞行员的营救,堪称美军的“梦中情人”。
可理论指标与实践检验,往往是两码事。波音声称KC-46A有85%的飞控软件被波音各型客机验证过,算是成熟可靠,但从2017年以来却频出质量问题,美国空军部长威尔森抱怨波音“忙于用三维动画和PPT去强调‘飞马座’的魅力,却不专心解决飞机现实的问题”。
最让威尔森反感的是KC-46A的加油系统不过关,尤其号称“看透一切”的远程视觉系统简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该系统用带3D显示屏的先进控制台取代传统加油机尾部的观察窗,让加油控制员呆在宽敞的机头驾驶舱里监控加油作业。测试中,这玩意却无法完整显示空中加油动态,特别是KC-46A的加油硬管与隐形战机对接时老是对不准,而且硬管活生生地刮花了隐形机娇贵又宝贵的雷达吸波涂层。
即便美军对这些都忍了,但对波音产品质量滑坡却实在忍无可忍。美军这两次拒收KC-46A,就因为里面发现异物,如被遗忘的扳手、蒙皮上的碎铝屑……威尔森说:“这是生产纪律问题,问题在生产线……(波音)纪律已经废弛。”实际上,波音员工责任心不强,早前就已表露无遗——波音工程师忘记按规范给KC-46A飞机做电磁屏蔽设计,最终不得不拆卸旧线路,重新返工,这是导致KC-46A进度拖期的原因之一。
根子上的问题
是什么让波音变成这个样子?根子是美国制造业衰退。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制造业占美国GDP比重从1957年的27%降到2009年的11%,就业岗位从1998年的1760万降到2010年的1160万。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制造业转移,没有减少美国财富,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如梦初醒,强大的制造业才是对抗危机的关键。
美国之前移走中低端制造业,国内留下高端制造业。表面看,这不会动摇美国优势,其实不然,高端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有限,中低端制造业虽说技术含量低,却能维持庞大产业工人基础,随着它们大量外迁,美国产业工人群体萎缩,这又造成职业教育衰落,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严重技工缺口。以纽约为例,25%的制造业岗位无人胜任,82%的制造业企业雇不到合适人才。美国制造业工程师协会称,2015年底,机械师、电焊工等高级技工缺口已达300万,2020年将达387.5万。
特朗普上台后,鼓吹“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可是“现实很骨感”,由于熟练技工缺乏,导致美企不敢严格管理现有员工,因为没有替代者。这些年,美国军品质量下降是普遍现象,不只是波音飞机,卖给美军的濒海战斗舰、伯克级驱逐舰、F-35隐形战斗机也不断传出质量问题,一大症结就是熟练技工缺乏、在职工人责任心不强。这种“根子上的问题”,不是美军要求波音加强企业管理就能彻底解决的。更要命的是,波音已被客机质量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若军方始终不收KC-46A,将对波音造成进一步打击,而美国能造大飞机的只剩下波音,外面还有欧洲空客竞争,可想而知,若波音有闪失,将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巨大灾难。 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