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今日之中国,创新发展的热潮方兴未艾。接续换挡的发展动能、迭代成长的科技变革、蓬勃兴旺的创业创新,展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十足韧性,尽显“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充沛活力。
创新中国
释放发展的源源动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从“东方红”卫星到“天宫”游太空,从国产航母下水到“蛟龙”深海探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创新实力持续跃升。
今日中国,已经步入科技创新的快速轨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大国。单以今年5月份作为切口看,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又一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新发现证实月幔成分,“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取得突破……中国科技创新可谓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今日中国,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中国不仅在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也得到迅速提升。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论文总数几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国。
今日中国,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研发队伍,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在18.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与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础上,还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
按照美国专利数据公司的报告,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总量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是2018年全球唯一一个在美国获得企业技术专利数量增加的国家。中国公司获得超过12500项美国专利,华为、京东方进入全球前20强。
活力中国
谱写“第一动力”乐章
海纳百川,气象日新。今日之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涌动着活力。
这活力,源于顶层设计的理念制度创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
创新能力的跃升,来自发展理念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今日之中国,创新已蔚然成风。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近2万亿元,投入强度为2.18%,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这活力,源于持续增强的企业内生动力。上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3900亿元,同比增长21%;中企联数据表明,去年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较2010年增长了1.66倍。数据背后,我国企业对研发创新的重视清晰可见。
这活力,源于充分激发的创业创新热情。日本《经济学人》周刊近日刊登的文章观察到,受政策激励的影响,中国迎来了创业热潮。每天平均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数从2013年的6900家增至2018年的1.84万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除此之外,中国还拥有9100万科技工作者、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再配合近14亿人的大市场,供需两端的合力正为中国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机遇中国
主动作为迈向新境界
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因创新而变的中国,尤需厚植创新土壤。
在抢抓机遇中释放创新活力——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则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国内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趋势下,我们既面临着差距和挑战,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唯有只争朝夕、抢抓机遇,才能让历史性交汇期产生同频共振。
在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
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关键是向改革要动力。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面向未来,更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疏通堵点、疏解痛点、攻克难点,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
在开放中培育创新活力——
参会国家从29个增加到59个,参会世界500强企业从15个增加到39个,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近日举行,全球大数据业界精英会聚贵阳,共商产业发展与合作机遇。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这些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不仅推动自身进步,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今日之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汇聚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必将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打造一个活力无限的创新中国。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姜琳
(据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