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一位视障学生与“十二艺节”的故事
~~~——一位视障学生与“十二艺节”的故事
~~~——一位视障学生与“十二艺节”的故事
     
2019年05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这里,我又学会一门新手艺
——一位视障学生与“十二艺节”的故事
赵玥
  早高峰时段的陕西南路熙熙攘攘,19岁的视障学生林子濠背着双肩包走出地铁站。左眼失明、右眼带着2000多度近视的他,感受着身边的人潮,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最近的红绿灯,判断何时过马路。正值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工作的他总会提前20分钟来到办公室,按下指纹打卡机,开始一天的实习工作。在剧场,他服务着观众与院团,工作中一点一滴的进步,让他体会着平时很难体会的被需要的幸福感。

  2000多度近视什么概念?配不到近视眼镜,手机和电脑上的字需要调到最大,普通放大镜的倍数不够,清点发票时,他需要用电子放大镜才可以看清。在盲校读书时,林子濠努力过着普通中学生的生活,他是学校话剧社的演员,练过多年踢踏舞,去中国香港参加国际踢踏舞比赛拿过奖;他还被上海体校选中练了2年自行车,参加全运会拿过第四名的好成绩。

  去年8月,听说文化广场有些岗位对残障人士开放,爱好文艺的林子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面试。第二天,接到实习通知的他有些激动,也有些不安,担心自己做不了多久。没想到,剧场负责人时常会与他聊聊近况,并告诉他:“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你能做的,尽力去把它做好,你要是做不好的,我们就想想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来解决。”大家的包容林子濠都记在心里,他也慢慢从一个害羞的小男孩,变得爱说话、变得阳光起来。

  一开始林子濠做的是场务工作,他看不清钥匙上的标签,他就记钥匙的顺序,一大串钥匙,第几把开哪一扇门,他全记在心里。在微咖啡学做咖啡时,他看不清咖啡杯里的刻度,他就在家里找了一个类似的杯子,感受牛奶摇晃在杯壁的感觉,多次练习后,他可以不用眼睛,完全凭感觉打出200毫升的奶泡。林子濠说:“我只是需要一点适应时间。”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高频次的演出任务让各个剧院的演职人员都进入连轴转模式。林子濠常驻微咖啡的时候,文化广场的老观众总爱到他那里买咖啡。前两天,一位老顾客还问起他,询问后才知,林子濠已经调到仓库,做一些库存盘点清算的工作(见左图 赵玥 摄)。虽然这份工作不引人注意,服务对象却从观众变成了剧场和剧团的工作人员。林子濠不仅对每场演出的周边产品库存一清二楚,各地文艺院团来到文化广场演出时,剧院方会提供免费的水果和茶水,他还会细致盘点,以防浪费。

  知道林子濠对音频制作感兴趣,同事都鼓励他多学些技能,剧场有不少专业人士可以帮他,以后在新媒体平台上也能发挥作用。下个月就要毕业的林子濠,在中医推拿、钢琴调音师两个主要就业方向之外,欣喜地在文化广场又多了一个选择。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在这里,我又学会一门新手艺
唱出心中最美的歌
虹桥艺术中心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在这里,我又学会一门新手艺 2019-05-30 2 2019年05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