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小人盼过年,大人盼芒种。我读小学时,有一年春节,是在绍兴乡下老屋的“台门”里过的。里山人一年四季辛苦劳作,就为了过年能做到“年三十夜吃,正月初一穿”,让一家小人老人开开心心过个吃好穿好的新年,大人有个休养生息冬天进补的假期,来年到芒种又能生龙活虎、起早贪黑的男耕女织了!
记得那时老屋堂前的天井里有一只被称为七石缸的大水缸,缸上严严实实地盖着内夹油纸的竹蔑盖头,七八块小青砖均匀的压在盖上。爷爷指着盖头关照我,里面是刚酿好的大水白酒,不能动盖头的,动了就要“走气”,满缸酒会毋吃头的!
绍兴人好酒是举世闻名的。爷爷告诉我,里山人只要收成好,就会用自己种的糯米酿酒。酒酿胚拌上做酒引子的酒药后都被放置在一个个绿钵头里拍实盖好,留起中间用于发酵的酒眼,不一日就会酒香溢出。接着就是把钵头里高浓度的米酒沥进七石缸里,再用整桶整桶清澈的烧开的山泉水倒入七石缸稀释,那低度米酒就做成了,因此里山人谦称自己酿造的米酒为大水白酒!
当年三十晚饭前爷爷揭开七石缸上竹篾盖头时,那一瞬间米酒飘逸出的特殊酒香味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词——“陶醉”!不过,我却傻傻地有点忋人忧天地担心这么多的酒怎么能喝得完啊?
不料里山人在正月里把这米酒是既当饮料又作为营养液喝的,每天要喝六次,而且全家男女老少都喝!早饭前喝的是“早酒”;九十点钟喝的是“晏酒”;中午吃饭前是名正言顺的“午酒”;下午三点左右又要喝“点心酒”;晚饭前那是“夜酒”;睡觉前还要喝一次叫“半夜酒”!至于下酒的菜,除了有客人来,都是十分简单的,笋煮豆、油花生、霉豆腐,以及猪杂、鸡杂、碎肉边料和盐卤豆腐干是最常见的。虽然亲戚朋友和家人喜欢喝米酒,但我记忆中没见到有喝醉的,更没有发生过“开噶橱门”的。我每次也能喝下一盅,当然是因为“味道好极了”——醇厚、鲜洁、甜润,50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能回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