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繁华一梦入园中
沈琦华
  沈琦华

  故事要从李鸿章1862年率领淮军杀到上海说起。同样在1862年,华山路辟筑,因通徐家汇,故初名“徐家汇路”,后又改名“海格路”,到了1943年,更名为现在的“华山路”。

  李鸿章在上海时打了不少胜仗,扼杀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从此扶摇直上青云路。上海可谓李氏福地。但李鸿章本人从没有在上海长住过,倒是他的后代子孙后来都陆续定居上海,其中最早定居上海的就是他的小儿子李经迈。李经迈是李鸿章的侧室莫氏所生。李鸿章去世后分家时,因其庶出,几个兄长都看不起李经迈,就把当时不值钱的股票和地段最差的房产分给了他。有趣的是,李经迈倒是继承了李氏的“洋务”风格,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周旋,在上海西区大做房地产生意,一副烂牌被他打得有声有色。

  李经迈对华山路情有独钟,他的两处重要的房产“枕流公寓”与“丁香花园”就建在华山路上。当年淮军大队人马从市区开到青浦、松江与太平军作战,隆隆战车就是从华山路上碾过的。李鸿章不会料到,这条蜿蜒狭长的运兵道之后竟然会和自己家族命运紧密相连,上海老百姓口中曾流传着“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之说法。

  华山路,北起愚园路,南至衡山路,横跨静安、长宁、徐汇三区。有人说,华山路有两种性格,起始是热闹的,到了中后段,才逐渐显现出安静内敛的本色,而在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恰恰是这条马路最佳的注脚,白里透文,写出了上海这个海派都市的心境与墨痕。丁香花园由美国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设计,李经迈晚年一直居住于此,直至1940年去世。

  坊间传言丁香花园是李鸿章为其姨太太丁香所建。其实丁香花园的来由,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两种。其一是早先是英国泰兴洋行大班林克劳夫的住所,1920年代卖给了李经迈,因为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甚是高雅,由此得名。第二种说法是李经迈为母亲莫氏所建。但这几年有上海史学者考证,李经迈为莫氏建的三层西班牙式洋房,位于华山路长乐路路口,并非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内有两幢小楼,1号楼主楼和3号楼副楼,皆为英国乡村式别墅建筑。特别要说的是3号楼,曾作为李经迈的藏书楼“望云草堂”。李经迈去世后,其子李国超把书都捐给了震旦大学,共计18000余册。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这批书归入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是后话了。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李家已在上海生活了七代人,走出封建政治荫庇的空中楼阁,李氏后裔反而获益于“半新半旧,不中不洋”的中西文化熏陶,务实不务虚。如今谁都可以走进丁香花园吃饭喝茶。午后慵懒的阳光下,花园中怦然心动的姹紫嫣红与梧桐树遮蔽的华山路像是这出“游园惊梦”的幕景,映入眼帘的更是比邻而建的高楼大厦,翻云覆雨间,整个城市的繁华旧梦都仿佛隐入了这座花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新西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暮鼓晨钟梦里更
尺素清芬与文人情怀
繁华一梦入园中
上好语文课,何愁“中国味”
我的第一篇译作
乡情
电影,触手可及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4繁华一梦入园中 2019-06-16 2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