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好语文课,何愁“中国味”
吴驷
  吴驷

  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出处是辛丰年《耐人寻味的中国味》,辛丰年的儿子严锋教授得意了: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的储备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实对付高考作文,一点也不难,学生老师们只要做对一件事:上好语文课!

  钱锺书的《谈中国诗》,高中语文必修的课文,在此文里钱锺书已经把诗歌艺术里“中国味”品鉴得淋漓尽致。学生综述一下,写下自己体会,将课堂作业搬上来,即可轻松过掉高考一关。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寻味“此时无声胜有声”,《谈中国诗》寻找汉语独一份的诗味,比起音乐无国界,那才叫一个撩人。个中原因,钱锺书点明:“艺术是超越国界的,颜色、线条、音调都可以走遍世界各国而不须翻译。最寡陋的中国人会爱听外国音乐;最土气的外国人会收中国绘画和塑像。也许他们的鉴别并不到家,可是他们的快感是真正的。只有文学最深闭固拒,不肯把它的秘密逢人便告。某一种语言里产生的文学就给那语言限制了,封锁了。”

  有人也许会说,沪教版教材未收《谈中国诗》,人教版才收入钱文。但要提醒的是:学生从小到大古典诗歌的学习贯穿始终,体会中国诗味,钱锺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比较文学视角,这是老师带领学生必须去掌握的。

  小说家毕飞宇在清华大学上的李商隐《巴山夜雨》一课,那完全是中学语文课标准版。他分析道:《夜雨寄北》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压缩了时间,正是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所使用的方法,而《百年孤独》的手法又深刻影响了莫言等中国当代一大批小说家——一个世界文学创造影响中重新发现“中国味”的范例。

  高中语文教材还收入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精彩!宗白华说: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它是和西洋从埃及以来所承受的几何学的空间感非常之不同。

  小学语文课上就在讲授千古经典《伯牙绝弦》,伯牙鼓琴,孩子们学习过程很自然地会好奇:伯牙捣鼓的究竟是什么“琴”?这种传统古琴捣鼓出来的音乐及表演方式与常见的钢琴小提琴有什么不同?能听懂伯牙琴声的人这么少,是不是和古琴本身演奏传播方式有关?

  因为多数孩子一开始接触的音乐大都是产生于西洋乐器,所以这些中外音乐的不同理应是老师们要面对的,当然最好的教学是音乐课语文课贯通配合。

  如果不是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可能自己也就不会对音乐的中国味发生兴趣……辛丰年接着写道:听了古琴曲,才懂得还有“中国味”这个题目——辛丰年,多么痛的领悟,太晚了!此类题目应该早早地出现在娃娃的语文课堂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新西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暮鼓晨钟梦里更
尺素清芬与文人情怀
繁华一梦入园中
上好语文课,何愁“中国味”
我的第一篇译作
乡情
电影,触手可及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4上好语文课,何愁“中国味” 2019-06-16 2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