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代巨星桑杰君》(以下简称《桑杰》)把印度传奇演员桑杰·达特不平凡的演艺生涯搬上了大银幕,没有拘泥于真实的人物原型,更没有用平铺直叙的方式罗列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虚构,强化戏剧冲突,增加了剧情的感染力,并通过独特的情节设置方式,带领观众抽丝剥茧般接近事件真相的同时,接近人物的真相。影片对传媒时代的癫狂、扭曲,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使影片具有时代的反思意义和思想的穿透力。
影片《桑杰》是一部励志片,观众看到即使是出身优越、功成名就的演艺明星,同样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经历各种至暗时刻,同样会在诱惑与恐惧中走向堕落或绝望。而影片的核心主题,就是表现桑杰如何一次次从困境或绝境中顽强挺立,昂首向前,“用破损的长矛抵抗失败的入侵”。
《桑杰》无意于打造一部严肃的传记电影,在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里,在更为复杂的人物谱系中,在更为现代的传媒环境中,让人物面临更为艰难的情境,同时也表达更具人生启示意义和时代反思精神的主题。《桑杰》的艺术得失都来自于影片的这种叙事和主题野心。
按照电影编剧的一般套路,人物在渡过这些难关时,除了彰显个人的意志与力量之外,还会设置一两个“帮手”。既要让他们对主人公产生重大影响或人生指引,又不能冲淡主人公的存在感,更不能削弱主人公的魅力与力量。
影片在桑杰周围安排了过于豪华的“后援团”:作为印度国宝级演员的母亲,身为印度著名导演和演员的父亲,真诚而善良的挚友卡姆利,宽容而隐忍的妻子,坦诚而犀利的传记作家温妮。帮手众多并非“原罪”,但桑杰在大多数时间里,精神支撑基本上都来自于这些“帮手”,尤其是父亲。桑杰深陷毒品的泥潭之后,除了有卡姆利的鼎力相助和母亲的殷切期盼之外,主要靠父亲的感召和强硬手段。尤其桑杰卷入恐怖分子的嫌疑之后,父亲借助三位歌手的音乐,带领桑杰战胜恐惧、消极和羞辱,并最终活出一份“任由他人评说”的坦然与超脱。
影片要表现的是人物如何从困境中突围,而非探讨人物为什么会深陷困境。因此,选择桑杰人生中几个灰暗时刻来表现人物的煎熬与成长,是很不错的编剧思路,但影片过于突出了“帮手”的支配性作用,使桑杰在走出人生低潮时“外力”过于强大和持久。至于一些煽情性的场景,固然令人感动,但也容易使影片因时刻处于情感高位,而忽略了更为隽永的情感顿悟与自我反省。
影片为了保持情绪的丰盈,大量引入了歌曲。这些歌曲虽然不再用独立的歌舞段落打断剧情,而是运用音画对位的方式实现了“歌以咏志”,用歌曲来传达人物的心声,或者呼应人物的处境,但过于泛滥的歌曲对于印度以外的观众来说,可能终究是一种观影负担。
总体而言,《桑杰》结构宏伟,视野开阔,情节感人,歌曲多样,有着共通性的人生启示意义:在逆境中永不言弃,在众口铄金中任由他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