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的悲悯心
徐慧芬
  徐慧芬  

  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他过去居住的小区里。

  一个年轻人下班回家,小车开进小区一条小径上,迎面有只流浪猫挡着道,他揿了几下喇叭,但是这只猫似乎没听见,或者是觉得这辆车子并不可怕,总之没有很快躲闪。年轻人不耐烦了,就径直往前开,只听一声惨叫,年轻人下车一看,猫已倒在血泊中。他用脚踢了踢,已没有声响,于是他继续用脚踢,一脚又一脚,把这只惨死的猫踢到旁边的垃圾房角落处。这一幕,恰好被边上一条狗看到了,这条狗就围在猫旁边,哀鸣不已。凄厉的叫声,引来路人驻足,而年轻人对狗呵斥了几句:你叫什么叫,是它自己找死!说完就上车回家。

  过了两天,这个年轻人上班途中出了车祸,伤了一条腿。他开始胡思乱想,每晚噩梦不断,总遇见那只死去的猫。他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后很惊恐,为他的身体担忧。邻家老奶奶告诫年轻人说,即使是你不小心压死了它,也该好好处理它,找个地方把它埋起来,在心里求它原谅,求它宽恕。老奶奶又说,猫有九条命啊,这下子你的罪孽大了。

  离奇的是,这只失去生命的猫,虽然后来被清扫工人处理掉了,但当初目睹这幕惨祸的那条狗,却天天围在这个垃圾房周围悲鸣狂吠不已,人们赶也赶不走。这个消息传到这家人耳朵里,更是害怕极了,后来在邻居老奶奶的建议下,他们为这只去世的猫,在它命殒的地方,郑重其事地举行了一个仪式。说来也是奇怪,观看了这个仪式后的那条狗,往后也停止了哀叫。

  这则猫死人伤的离奇故事,是巧合还是所谓的因果报应,我不想在此展开讨论。我感兴趣的是,这位年轻人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缘何如此冷血?在他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怎样的教育?是什么影响了他的世界观?

  在我们周围,不少人对地球其他生命的无视已是常态。比如,春天花骨朵刚钻出来,就会看到有抱着孩子的大人,把花骨朵采下来,塞给孩子当玩具玩,孩子再用手捻碎了往地下扔。小区里枇杷石榴成熟了,有大妈大爷为采摘那几颗挂在高处的果子,不惜把树枝拽住扯断。在他们眼里,这些不会开口说话的东西,都是可以任人摆布的。一旦旁人劝阻,还会遭遇白眼,被斥多管闲事。

  几百年前的郑板桥先生,县官在位时,曾在一封家书中要他弟弟教育在身旁的侄子,也就是板桥先生的幼儿,叮嘱孩子不要贪玩随便弄死一蚁一虫。这番叮咛看似琐屑,但其中两句,“须长其忠厚之情,驱使残忍之性”,这才是板桥老人这番叮咛的用心所在——即人幼小时就要培养其慈悲心。

  科学的发展已使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地球生态的每一个链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有意破坏,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作为地球生物之一的人类,我们还需时时怀有这样的理念:人类只有怀着谦卑和敬畏心,与地球上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保持地球生态的平衡,才能使人类生生不息。而人类该有的怜悯博爱精神,更是维护地球生命,避免战争和杀戮的良药。正因此,人类悲悯心的自小培育,是不该缺席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人的悲悯心
四季不过一毫米
书法
丝瓜
大师与书法
电影的现实穿透力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人的悲悯心 2019-06-20 2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