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一医院联合市医疗急救中心完成上海首辆5G救护车院前-院内急救任务的模拟演练。在5G技术支持下,急救干预关口再次前置,相当于把医院的急诊室搬上了救护车。
“确诊心肌梗塞,尽快用抗血栓药物,通知心导管手术室待命。”市一医院医生在急诊抢救室对着5G工作台屏幕发出指令,在电脑上输入抗血栓药物的名称和剂量。救护车急救人员AR眼镜的显示屏上同步出现相同的诊治方案。此时,救护车距离市一医院还有8公里。
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医院。此时,急诊危重病科与心内科医生已在急诊和心导管手术室等候。随车“家属”签完手术知情同意书后,“患者”被直接送往医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心脏导管手术。
市一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教授介绍,通过高速率、大带宽的5G网络,急诊医生在救护车抵达医院前就可通过车载高清摄像头、AR眼镜等设备获得实时信息,使院内医生如同置身现场,毫无阻滞地进行视诊、问诊,并可通过语音对话、文字输入甚至直观地在视频画面上勾画标记,来指导车上医生检查、指导抢救。过往病历以及当前检查结果也能第一时间无损传至医院,为院内医生诊断提供判断依据。
市一医院院长郑兴东告诉记者,市一医院挂牌成立“5G智慧医院联合创新中心”以来,在5G技术医疗场景应用领域推行了一批新的创新实践,包括5G技术应用下的院前-院内急诊急救一体化系统、基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5G版AR院内实景导航、与对口医疗帮扶地遵义开通5G远程手术指导会诊、5G远程B超、物联网智能后勤管理系统等,着力构建5G智慧医院新生态。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