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听导演郭宝昌谈“当戏曲遇上电影”
~~~——听导演郭宝昌谈“当戏曲遇上电影”
~~~——听导演郭宝昌谈“当戏曲遇上电影”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曲电影怎么拍 依旧是难题
——听导演郭宝昌谈“当戏曲遇上电影”
朱渊
■ 《春闺梦》剧照
  这几年,戏曲电影的拍摄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国家级、省市级的戏曲电影拍摄工程纷纷亮相,各家院团、各位名角儿各显其能,争相把各自的拿手好戏搬上大银幕。本周三,“京剧电影工程”最新戏曲影片《捉放曹》又将在车墩影视基地开机……都说戏曲借着电影的翅膀迎来了最好的时光,但在近日举行的“当戏曲遇上电影”的主题论坛上,早在15年前就打造戏曲电影《春闺梦》的导演郭宝昌却表示,“如何拍好戏曲电影”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需美学相融

  2004年郭宝昌与李佩红合作了戏曲电影《春闺梦》,这部电影是根据1931年程砚秋创作的京剧《春闺梦》改编,又增加了一条辅线,通过一个戏楼的变迁,映射了中国京剧百年沧桑史,在原剧倡导和平的立意之上,又加入了对京剧发展的思考,电影《春闺梦》在制作上使用大量的现代手段,两条故事线索相互穿插。

  15年来郭宝昌从未停止过对戏曲电影发展的关注。在近年来近乎“井喷”的戏曲电影创作中,郭宝昌最推崇的是郑大圣导演、尚长荣先生主演的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不过在他看来,还是有很多戏曲电影创作者,依然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最“古老”的戏曲电影的观念里拔不出来。

  电影是镜头艺术,而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两者结合并不似“拼贴”这样容易。如果电影导演不懂戏,而懂戏的人没有电影意识,拍出来的要么是放上大银幕的戏曲纪录片,要么是有戏曲元素的电影,“如果不能将戏曲美学和电影美学相融合,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戏曲电影’。”

  在戏曲电影的创作上,郭宝昌既不赞同完全以“导演中心制”来主导戏曲电影,也不认可电影就要完全屈服于戏曲。他认为,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导演如果心里不能装着这一点,拍不好戏曲电影;但若要说让电影拍摄完全屈服于戏曲,那是导演没本事。“戏曲电影”是两种美学的相融,最好的姿态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应开放包容

  现如今,很多戏曲电影创作出来却没有足够的排片量,制作了却上不了院线,被很多人视作戏曲电影走向观众的最大阻力。但郭宝昌提醒道:“难道上了院线,就会有人排队买票看吗?”于他而言,戏曲电影要解决“受众”,首先要锤炼自身。

  在郭宝昌看来,思想保守,缺乏包容度才是戏曲往前走的最大阻力之一。以京剧程派青衣张火丁打造《霸王别姬》、李佩红搬演《穆桂英挂帅》为例,郭宝昌说他曾不止一次被问到:“程派这样糟蹋梅派的戏,您怎么看?”他就很是疑惑:“京剧《穆桂英挂帅》也是当初梅兰芳先生从豫剧移植过来的,怎么没人说他糟蹋马金凤?”在他看来,这样的提问反映的是整个梨园行的风气。

  而说到开放和包容,郭宝昌呼吁全国京剧界都应该学习上海的胸怀:“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我希望大家都去看一看,绝对是戏曲里面、京剧里面最领先的作品。怎样用京剧最传统的语言,对曹操进行现代诠释,太了不起,这只有上海能做出来。而郑大圣拍摄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也是个中翘楚。”

  郭宝昌强调,之所以唯有上海能出这样的作品,和这座城市的开放、不拒绝外来文化有关,这是上海最大的特点。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新影人试炼场 亚洲片风向标
成长的喜悦
戏曲电影怎么拍 依旧是难题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戏曲电影怎么拍 依旧是难题 2019-06-24 2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