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新民晚报祝福
叶辛
  叶辛

  新民晚报90岁了!我觉得要衷心地给晚报送去祝福!祝福晚报的生日,祝福晚报的长寿。

  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张报纸,要办90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几代报人的艰辛努力,矢志不渝地为民众办报,为老百姓办报,为上海市民和读者办报。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弄堂里,流行着一句孩子们喜欢时常挂在嘴边的童谣:新民晚报,夜饭吃饱。说的是工作了一整天,吃过了晚饭,可以安安心心地坐下来,看一张晚报了。这是当时很多上海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享受的时刻。一张报纸,能受到普通百姓的如此喜爱,并且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实在是很值得让人怀念的。

  不仅仅是今天回过头去怀念,记得我在插队落户的岁月中,一天到晚出工做繁重的体力劳动,回到茅草屋里,脸也不洗蹬掉鞋子就倒在床上,相互之间聊起来,就已经在怀念,这个同一时间,原来在上海,该是吃饱了饭看着晚报发发议论的时候了吧。

  记得读书时代,只要有重大新闻,离我家不远的马路转弯角的报刊亭前,夕阳西下的时候,就要排起长长的购报的队伍,没有订报的读者们,就盼着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闻,有时候是涉及上海足球队的球讯,有时候是国际上发生了什么大事,日报来不及发消息,广播中午已经播了,人们关心事态的发展,就来排队买晚报。他们坚信晚报上一定会详细报道。说来令人感动,有的人一买到报纸,当场在报亭旁边读起来,那迫不及待的神情反映的正是读者的心态。可能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读者,有的报亭旁边,特地置放着一两条长板凳。

  我记得排队购买报纸队伍最长的有两次,一次是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总统来上海访问,刘少奇主席携夫人王光美来上海迎接,市民们争相一睹难得到上海的主席夫人的风采,购买晚报的队伍特别长。因为去参加欢迎的市民们纷纷在传说,王光美夫人如何的仪态万方,没有见到真人的老百姓就想从报纸上看一下。还有一次是李宗仁回国,老人们纷纷议论,这个当年做过蒋介石“副总统”的人物,现在该是怎样的相貌?买报的队伍也排得几乎难见尾巴。

  上世纪80年代晚报复刊的时候,我在贵州听说晚报仍然要坚持短些短些再短些的传统,从心里感觉到高兴啊!钱伟长教授夸赞我的《蹉跎岁月》的话,我就是在上海人带来贵州的晚报上读到的,虽然短得只有豆腐干那么小,我还是十分珍视的。

  1990年我从贵州回到上海,给晚报写的第一篇小文,讲的是吃泡饭、骑自行车、看晚报的琐事,受到时任总编辑丁法章的表扬,从此我就成了晚报的一个忠实读者和作者,和晚报几代报人成为朋友了。

  祝福生日,总要说些恭喜吉利的话,在晚报举行90庆典的时候,我衷心地祝愿晚报在纸质媒体走进融合发展的时代,坚守品位,闯出一条新路,迎接100岁生日的特大喜庆之日。

  (作者: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消费活力和市场信心双旺
96岁常枫,最年长最佳男演员
“钥匙医生”严正 居民健康“守门人”
冷静面对施压 走好自己的路
投档线有起伏 填志愿分梯度
三人篮球世界杯 中国女队折桂
为新民晚报祝福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为新民晚报祝福 2019-06-24 2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