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G20大阪峰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首都“心结”难解 大阪也想拥有“国际范”
吴宇桢 齐旭
  严密的安保、大规模交通管制和不断吆喝主办地的魅力……大阪已经进入“G20峰会时间”。

  大阪市古时称“浪速”,又叫“难波”,19世纪起始称大阪。由于濒临濑户内海,大阪自古就是关西地区的门户,是工商业和水陆空交通中心,也是日本商贸发展最早的地区。江户时代,大阪和京都、江户并称为“三都”,商业发达。如今,这“三都”有了不同定位:首都东京是政治经济中心,京都是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大阪则是商业贸易中心。

  众所周知,当谈论日本城市时,“关东和关西”是条有趣而敏感的分界线,“京阪之争”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区别,语言、风土人情和市民文化的差异也相当显著。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大阪人觉得东京人冷漠,东京人则觉得大阪人太过不拘小节;东京人能够忍受快节奏的生活,大阪人更喜欢自在随意;东京人搭手电扶梯时会靠左站立,在大阪则是完全相反。处在首都东京和旅游胜地京都的“夹缝”里,大阪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有“日本厨房”之称的美食和独特的庶民文化,大阪还是众多日本知名制造业企业的诞生地,大学和研究机构云集。近年来,绿色创新、生物生命科学、机器人等新产业大批涌现。在对城市的未来构想上,相对于东京坐拥日本政经资源的淡定,和京都安然维系着古老传统的平静,大阪一直很渴望世界的目光。这次G20峰会的主办地花落大阪,展示了大阪对未来的雄心:要向世界敞开怀抱,成为日本的“迎宾之都”。

  历史上,大阪曾经承办过1970年的世博会,一时风光无限。但后来诸多的国际盛事都与大阪无缘。近年来看中全球化的红利,大阪一直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国际化。对于本次峰会,有日本智库估算了一下,对关西地区的经济促进效果可能高达365亿日元。除了承办G20峰会,大阪还将在2025年再次举办世博会。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束必铨表示,日本把这样一个多边外交的舞台放在大阪是富有深意的。“大阪是日本重要的经济中心,自古就是商业繁荣之地。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日本文化,更孕育着果敢和富有挑战的精神。” 大阪一直是日本最开放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从当时的难波起航的。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4月,大阪市和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最能体现大阪雄心的莫过于这样一句话:“在大阪,创造世界的未来。”这句话大概是此次峰会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标语,被印在大街小巷的海报上。不管目标能否实现,对于刚刚告别平成时代生活的日本人来说,无疑是一句给自己打气的话。 

  特派记者 吴宇桢 齐旭 (本报大阪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教育专版
   第A12版:G20大阪峰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G20大阪峰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2-23
峰会聚焦八大议题 联手迎战单边主义
世界在不确定中寻找共识
峰会还没开幕 “中国”已成“热词”
为中日关系升温“加把火”
与首都“心结”难解 大阪也想拥有“国际范”
新民晚报G20大阪峰会特别报道A13与首都“心结”难解 大阪也想拥有“国际范” 2019-06-28 2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