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作为 “玛塔·阿格里奇和她朋友们艺术节”重磅剧目之一,这台融汇中西的音乐会在汉堡莱斯音乐厅举行。张军带着中国昆曲经典《牡丹亭》走入阿格里奇和谢尔盖·巴巴杨双钢琴演绎的普罗科菲耶夫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两部几乎同时代的伟大作品“对话”,也让观众穿越400年,感受“水磨腔”和古典乐的交融。
散场后未及卸妆的张军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能从观众的掌声中感受到那份热烈,有德国朋友说,他有被西方古典和东方戏曲碰撞的火花‘电’到,那一刻我觉得特别自豪,中国文化走出去,自带世界级的能见度。”
《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汤显祖创作的昆曲《牡丹亭》是昆曲舞台上瑰宝。400多年前,汤显祖的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以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情愫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让人们相信,爱的力量,一眼便是万年,起死也可回生。几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写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的爱情悲剧,他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勇敢追求悖于世俗的爱情,无悔生命祭告爱情。两部作品,在文学历史长河中都有着标杆式的地位,聚焦的是千百年来人类永恒的课题——爱情与生命。
将昆曲融入钢琴曲,让《牡丹亭》对话“罗朱”,是阿格里奇和张军一拍即合的创意。400多年来东西文化差异下,以生死度量两种戏剧形象,进行爱情的演绎,可谓至真至爱至美,看似相异,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殊途同归。
然而,将中国昆曲《牡丹亭》与经过改编的普罗科菲耶夫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台展示,却又要相对完整地保留昆曲程式化表演和钢琴曲的完整性,难度极高。为此,张军和阿格里奇探讨许久,最终确认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线为牵引,保留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牡丹亭》精髓,或唱或念或表演,贯穿于整部钢琴曲的12首作品间。尝试通过东西方两个最经典的艺术作品,将西方音乐中的直白奔放与中国音乐的朦胧婉转,以爱情内核作为纽带,用崭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钢琴组曲&昆曲
舞台上,悠扬的古琴与笛箫声中,张军饰演的柳梦梅手持柳枝款款而出,再一一引出阿格里奇和巴巴杨。台上两架钢琴相依,似乎在盼望着一场两种极致的碰撞。昆曲的缠绵音韵引出暴风骤雨般喷薄而出的琴声,这是一场有声有色的情感考验,朱丽叶和罗密欧“同生共死”的爱情传奇感人肺腑,而杜丽娘为柳梦梅“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爱情穿越则更为超脱,展现的是中国文化哲学层面的追求。德国观众在两种完全迥然的曲调音色中感受到同样的生命情感。
这场音乐会不乏“奇思妙想”的小创意。如下半场,张军以“拾画叫画”开场,当他所饰演的“柳梦梅”缓缓打开画轴,念到“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时,阿格里奇手执柳枝慢步上台静静倚靠钢琴而坐,台下心领神会地响起一阵掌声。
此次演出的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组曲,是谢尔盖·巴巴杨于2013年首演的改编版,作品采用了抒情而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和声,多样化的节奏,把舞剧音乐的戏剧性、交响性、抒情性的艺术特征通过钢琴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