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成小区设四分类桶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进入倒计时,不仅政府要做好准备,市民也同样应该如此。今天,上海市质量协会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系列调查——垃圾分类你准备好了吗?》公益调查报告,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很高,但对“干湿垃圾”如何区分仍易混淆。

  焦点

  知晓率98.7%

  本次调查于今年5月中下旬开展,是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连续第二年对垃圾分类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市民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知晓度达98.7%,65.7%的市民知道个人混投垃圾可被处以50-200元的罚款。

  去年调查中,小区有标准四分类桶的仅占21%。今年,80.2%的受访者所在小区已设有四分类桶。近六成市民表示投放点有志愿者指导,74.7%的市民表示小区已实行定时定点投放。

  在单位分类方面,超八成的受访者称单位或所在楼宇已开展垃圾分类,其中“餐饮”“医院”和“政府机关、行政办事场所”位列前三。

  此外,学校已成为垃圾分类的重要宣传阵地。91.9%的家长反映孩子有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其中4-12岁意识最强。

  混淆 准确率40%

  调查发现,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还有一定混淆。比如部分人不知道干湿垃圾不是按含水量来区分的,而是按是否易腐烂来分的,因此湿巾纸、餐巾纸、尿不湿都属于干垃圾。

  调查人员还请受访者对废荧光灯管、过期化妆品、废玻璃、蛋壳、陶瓷碎片、使用过的尿不湿、一次性餐盒餐具这7种生活垃圾分类。一次性餐盒餐具的准确率最低,仅14.2%,有六成市民不知道尿不湿是干垃圾。虽然与去年比,分类准确率已有明显提升,但仍存进步空间。

  对于“湿垃圾破袋”的要求,46.9%的市民能做到,但也有48.1%的市民将垃圾袋一同扔进湿垃圾桶,年龄越大,“破袋践行率”也越高。

  此外,很多上班族和年长者表示在配合“定时定点”时有困难。主要在于投放时间和作息时间不匹配、点位设置不方便、早高峰排队检查垃圾可能会影响上班、高龄老人不方便下楼扔垃圾、错过投放时间后若垃圾积压不利于环境等。

  目标 参与度100%

  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报告也给出了建议。比如,“定时定点”应加强基础调研,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业咨询等,掌握小区日均垃圾产生量和收运方式、居民接受度以及保洁员和志愿者配置情况,增强居民的参与度。

  报告认为,我国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起步较晚,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德国是世界上首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采取“连坐”惩罚来敦促分类。日本采用“源头精细分类、全流程高质量处置”模式,并且关注细节。瑞典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比例高达99%,甚至每年要通过进口垃圾进行焚烧发电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教育专版
   第A12版:G20大阪峰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G20大阪峰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2-23
全市已改造1.3万个投放点
八成小区设四分类桶
“定时定点”更有人情味
外卖餐具告别一次性
新民晚报要闻A05八成小区设四分类桶 2019-06-28 2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