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装混运可举报
比如,市民普遍担心垃圾分类后被混装混运,目前是否还有这种情况,条例又将如何规范和应对?对此,市司法局局长刘平表示,《条例》专门对这分类收运和处置环节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分类收集和运输的方式,比如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定期预约收集,湿垃圾每天上门收集运输,干垃圾也定期收集运输。在运输方面,运输车辆和船舶均为专用,有专门标识,并实行密闭运输,禁止混装混运。同时,对收运单位也实行严格管理,分类收运情况将纳入企业信息管理。
绿化市容局则表示,确有市民发现物业或环卫存在混装混运,将从建设、管理、监管三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加强各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单位的监管,对五个环节建立双向监督机制,通过“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及量化考核等机制,两头紧逼,努力杜绝混装混运。同时,联合城管执法部门进行执法抽查,并公开选拔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员,对全市进行检查,并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监督。市民也可通过12345热线或“垃圾去哪儿了”公众号进行举报。
投放方案要合理
又如,针对“定时定点”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市民反映问题主要是“时间不合理、点位不合理”,因此必须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并充分与居民沟通,“比如夏天晚上吃西瓜,定到7点半合理吗?”同时也要满足“996”和老年人等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安装监控、设置“误时投放点”等方式方便上班族扔垃圾。
而对于厨余垃圾粉碎机,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厨余垃圾粉碎机主要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使用,可以粉碎并直排入下水道。但能否在上海推广应用还需考证,比如可能加剧河道污染。此外,受饮食习惯的影响,厨余垃圾的大量油脂容易凝结在管道内,造成沉积,产生的沼气和硫化氢会增加管道风险。因此,目前不鼓励家庭使用厨余垃圾粉碎机。今后将加快调查研究,对垃圾粉碎机的使用提出指导意见。
《条例》明确了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是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但从现状看,很多物业企业在履行义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会如何推进?对此市房管局表示,已颁布通知,进一步细化业主、物业责任人和环卫的责任。针对部分物业企业的畏难情绪,将进行专题培训,并召开全覆盖培训大会。
“六小件”目录或增加
宾馆里的牙刷等一次性日用品“六小件”取消主动提供后,如何解决住宿客人的实际需求?对此,市文旅局副局长金雷表示,“不主动”的含义为,不主动在房间摆放,一定要有客人明确的表达意思后才会提供。此外,在客人表达了需求后,可采取送货上门、客人到指定地点领取等方式提供。此外,目前发布的是2019年版本的“六小件”,随着时间推移,目录可能增加,也鼓励酒店在源头减量方面,提出自己愿意增加的品种。
夏天到了,“不分类,不收运”的机制是否会影响市民生活?对此,市绿化市容局解释称,监督机制将按“先企事业单位再居住区,先点上试行再面上铺开”的方式进行。拒收必须经过三阶段:发现-告知-要求改正-托底收运;再次发现-告知-拒绝收运;落实整改-恢复收运。同时,会将信息纳入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分类投放质量监督APP等智能化手段,及时采集垃圾混投行为信息以及要求整改或被拒绝收运的单位、居住区信息等,以大数据手段加强部门信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