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馆热度不减
记者在现场看到,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一楼的非洲国家馆展区里,科特迪瓦、安哥拉、卢旺达、乌干达、马里共和国等国家的展览现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舞蹈在鼓乐声中竞相登场,好不热闹。一件件独具非洲特色的展品,也引得观众纷纷进馆咨询,每根只有黑色豇豆荚大小的香草荚,标价100元,参展商介绍着其独特香味,观众纷纷俯身而闻;另一个展馆里,门前摆满了生蚝,听参展商说生蚝都是从非洲空运过来的,有的观众甚至一连品尝了两只。
位于二楼的中国省市展馆区域,之前就未开先热的上海展馆里,大飞机模型、机器人、电子触摸屏等高科技产品再次引发观众“亲密接触”;含铜量达99.99%的阴极铜板和旁边的原铜矿石也引起他们“探宝”的兴趣。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介绍,近年来上海与非洲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也解决了大量当地就业。两地贸易额从十年前的32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652亿美元。2018年,上海从非洲的进口额达到36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中非再签诸多合作项目
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中国—非洲基础设施与融资合作对话会、中非双边贸易促进研讨会、中国—非洲经贸合作区发展研讨会等多场活动也在长沙多个地方举行。
记者从这些活动现场得知,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2042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60亿美元,中非合作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经过多年发展,非洲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年均增长超过5%,经济总量已超2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成员和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面对未来,中国与非洲在多个领域都表示进一步合作的强烈愿望,如在中非基础设施与融资合作对话会上,刚果共和国领土整治、装备和大型工业工程部部长让·雅克布亚抛出的“橄榄枝”,包括修建1500公里的水泥道路和一条从首都布拉柴维尔到海边的铁路。
带着进一步合作的愿望,中国与非洲多个国家再次签订了多个合作项目。在中非基础设施与融资合作对话会的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署了尼日利亚蓝海国际伊博姆电厂二期项目、加纳二期农村电网一揽子项目、几内亚阿玛丽亚水电站项目、乌干达ISHU医院项目等共计13个项目,合同金额约25.71亿美元。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现场签下的8个农业对非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27.47亿美元。
昨天举行的中非双边贸易促进研讨会上,来自安哥拉、乌干达、喀麦隆等十多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团以及中非部长级官员,WTO、ITC等国际组织官员,金融机构及中非商协会代表,中非重点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了如何扩大中非贸易规模,提升双边贸易质量,推进中非贸易发展等话题。研讨会上,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团队建议,在中非贸易中逐步推行人民币结算,以进一步推进中非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