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山|乾心园
93岁奶奶成社区榜样 小孙子也懂干湿分类
吴健
  93岁的刘奶奶熟练地把鱼骨倒进棕桶(湿垃圾),再把塑料袋投放进旁边黑桶(干垃圾),志愿者投来敬意的目光。“她是榜样。”社区志愿者傅阿姨说,“搞好垃圾分类,是这里218户的荣誉。”

  今天,上海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对宝山乾心园小区而言,似乎没什么特别,居民上班、买菜、锻炼都那么自然,连刚刚制度化的垃圾分类也“毫不生硬”地融入其间。业委会的裘主任说,“我们6月15日就开始推广,从改造垃圾房到普及分类,累归累,但希望环境美起来的心愿,让大家行动起来。”

  乾心园的218户人家,年轻人多、外地人多、租户多,但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却很高。“我们最难的是预推行的头两天,扔错的,偷扔的确实有,”志愿者王先生说,“随着宣传、引导和服务逐渐到位,分类开始成为习惯。”

  今天7时12分至33分,记者在垃圾房边上等来16位居民,除去两位拿着三包垃圾(其中一包是可回收物),其他都是干湿垃圾各一包,且不必物业引导员提示,就准确投入。“阿姨,先别走,”引导员钱阿姨叫住一位居民,因为看见她的手上沾了汤汁,“侬过来汏汏手吧。”

  “垃圾分类,不能光立规矩,更要有人性化保障。”傅阿姨介绍,为方便“上班族”,垃圾房早晚开关时间都有延长,还在现场备有水龙头。一对爷孙俩走到垃圾桶边,孩子犹如指挥官般提醒长辈:“阿爷,我吃过的西瓜要扔棕桶!”

  本报记者 吴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特别报道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健康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垃圾分类今日“大 考” 成绩如何速来“查分”
93岁奶奶成社区榜样 小孙子也懂干湿分类
因地制宜便民优先 垃圾分类不拗造型
行色匆匆不忘分类 入乡随俗特意“恶补”
自觉自愿动作娴熟 分类准确率高达98%
随手分类成为习惯 动迁小区全员参与
严格处罚二次分拣 菜市场不再“老大难”
干湿分离有序回收 外卖餐具杜绝浪费
大雨不减投放热情 垃圾分类不打“折扣”
模型演练趣味竞赛 晨练队伍争当“达人”
田间巡视农户抽查 源头减量变废为宝
新民晚报要闻A0593岁奶奶成社区榜样 小孙子也懂干湿分类 2019-07-01 2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