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中医医院
因地制宜便民优先
垃圾分类不拗造型
方翔
  “医生,啥是干垃圾,我们当地好像没有这个垃圾分类。”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的门诊大厅,一位挂完号的外地病人看到大厅里面的干垃圾桶,向一位经过的医生询问。医生耐心地解释后,这位病人将手中用过的纸巾扔到了干垃圾桶里面。

  今天,除了常规的诊治工作,回答病患及家属投放垃圾的询问,也成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部分。“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不少病人并不了解上海的垃圾分类,因而我们也对医护、保洁等人员进行了培训,一旦患者有需求,及时帮助他们。”上海市中医医院总务处副处长张康颖说,医院新添置了260个垃圾桶,同时改造了部分垃圾处理点。

  在儿科病房的垃圾投放点,两个套着黑色环保袋的大型塑料桶放在推车上,上方贴着干垃圾和湿垃圾的标签,一旁还有上海垃圾分类的宣传单。病房产生的生活垃圾不仅有患者的,还有家属、探望者的,因而医院选用了流动性更强、容量更大的垃圾桶。“我们觉得垃圾分类不是‘拗造型’,更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人们方便使用了,垃圾分类也就可以推广了。”张康颖说。

  “要让来到医院的病患以及家属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顾向东说,“除了提升垃圾分类认知度外,我们还鼓励病患使用中药代煎代送服务,减少家庭产生的药渣垃圾。我们也在职工食堂取消了一次性碗筷的供应。7月1日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会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首席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特别报道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健康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垃圾分类今日“大 考” 成绩如何速来“查分”
93岁奶奶成社区榜样 小孙子也懂干湿分类
因地制宜便民优先 垃圾分类不拗造型
行色匆匆不忘分类 入乡随俗特意“恶补”
自觉自愿动作娴熟 分类准确率高达98%
随手分类成为习惯 动迁小区全员参与
严格处罚二次分拣 菜市场不再“老大难”
干湿分离有序回收 外卖餐具杜绝浪费
大雨不减投放热情 垃圾分类不打“折扣”
模型演练趣味竞赛 晨练队伍争当“达人”
田间巡视农户抽查 源头减量变废为宝
新民晚报要闻A05因地制宜便民优先
垃圾分类不拗造型
2019-07-01 2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