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假,给孩子补“三门课”
高国春
  高国春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学校里,孩子们主要是学习文化知识;到了暑假,不妨让孩子们学些社会知识,补上家务、亲情和礼仪“三门课”。

  第一门是家务课。从教育目标来看,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学校往往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尤其认为孩子课业负担重,不愿孩子为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情分心。因此,孩子们锻炼机会少,往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做做家务,也是一种放松与调节。况且,通过做家务感受劳动的快乐,这本就是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门是亲情课。有调查显示:如今独生子女业余时间与同学玩的时间最长,占百分之五十;与父母玩的时间最短,只占到百分之五;而自己玩的时间占百分之四十。暑假正是孩子们与家人尤其是父母加深亲情的好时机。孩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亲情教育。如果孩子缺少亲情,情感就会“荒漠化”,心理就会失衡。任其发展,性格就会变得内向、自私、冷漠,甚至自卑、孤僻、偏执。如此一来,长大后如何融入社会?成才先成人。暑假里父母不妨多陪陪孩子,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加深与孩子的感情。

  第三门是礼仪课。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问候,彬彬有礼的行为所体现的不仅是有礼貌的简单层次,而且是反映个人才能、自信心、热情、对生活热爱等积极的心态。若置个人礼仪规范于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会影响到自身形象。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对人谦让、与人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长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等不良性格。如:现实生活之中,有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去别人家翻天覆地,等等。

  礼仪教育通俗讲就是讲规矩。贯穿于孩子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明的外表,如出门做客要仪表整洁;二是语言要求,如见面语、感谢语、告别语等;三是行为规范,如乘公共汽车给老人让座,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不独占玩具等等。这三个方面有利于孩子发展其社会性。而一个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孩子将会在社交场合广受欢迎,在社会集体中拥有威信,在家庭里与家人感情融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十二时辰
   第A04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中国邮政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梁实秋之叹” 与垃圾分类
在郎静山郎毓秀家做客
暑假,给孩子补“三门课”
夏日,有一个绿色的梦
一莲幽梦(摄影)
橡树与木棉
出发,去看荷之舞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暑假,给孩子补“三门课” 2019-07-15 2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