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东别墅里的文化情怀
沈琦华
  沈琦华

  出版家、辞书专家巢峰主持了从第三版(1979年)到第七版(2019年)五个版本的《辞海》编纂修订出版工作。1979年,他请费孝通修改《辞海》里“社会学”条目,以前社会学完全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科,最后巢峰和费孝通商量拍板,把“社会主义也有社会学”写进了条目。话虽浅白,含义深远,这是文化人在传统文化式微时的倔强与独白。40多年筚路蓝缕,巢峰说他的生命跟编纂《辞海》交织在一起,91岁的他期待第七版《辞海》最终的付梓出版。

  最早的《辞海》修订是1957年提出的,中央建议由上海来完成此事。第二年,在陕西北路457号成立了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之后,这个编辑所改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并于1979年正式出版了新版《辞海》。

  陕西北路457号原为何东住宅。何东是香港开埠后的首富,近代上海房地产巨商,他的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母亲为苏州人。上海民国时期刊印的《海上名人传》中有“何东先生小传”,并附有他的照片,一看就知道,这位何东是个“老外”。

  何东住宅的主体是一栋假三层混合结构英式建筑,是设计师邬达克刚刚进入克利洋行时的作品。住宅南立面由四根直达二层的爱奥尼式柱子撑起,西侧设计为半圆形,同样饰有爱奥尼式柱子。东面主入口上方是两组双壁柱。东南两侧阳台下均有做工精美的牛腿支撑。

  何东住宅占地约17亩,东墙沿陕西北路,北墙沿北京西路,早年四周是用上海常见的竹篱笆相围,透过篱笆的空隙可以看到住宅著名的中式大花园。小桥流水,曲径山石间,几棵古木老树颇为引人注目,一棵是近百年的古藤,历经沧桑仍蜿蜒遒劲,另两棵是百年香樟,粗壮挺拔,浓荫蔽天。何东的孙子,著名的香港实业家收藏家何鸿章从小就在花园里玩耍。1996年,何鸿章以120万港元的价格从香港古董商手中买下一只流失海外的精美绝伦的吴王夫差盉,并将它无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这位身高马大、蓝眼珠高鼻梁的“老外”,操一口连今天的上海人也讲不像的上海本地话。何鸿章说,曾祖母热爱中国,她影响了祖父何东的一生,何东后来娶了祖母,祖母是天津人,他们家族流的是浸透着中国文化的血。

  《海上名人传·何东先生小传》的文末有这样一段记录:“近治第于海上之西摩路,时来小驻,江浙人士咸愿一瞻丰采焉。”这里写的西摩路就是现在的陕西北路。陕西北路南起延安中路,北迄苏州河畔的宜昌路。该路辟筑于1915年,先筑成南段,后向北延伸。新闸路以南,原先就叫做“西摩路”,新闸路以北段原先是叫做“李诵清堂路”。1946年改今名。其实在陕西北路上还居住过另一位后来闻名香港的大人物。离开何东住宅不远的陕西北路414号,一栋四层西式花园住宅,是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当年的住宅。1940年,董浩云在上海组建了自己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董家的很多亲戚和公司职员都曾住在那里。

  巢峰编纂修订的《辞海》,何东住宅的枯藤古树,何鸿章献给上海的吴王夫差盉,还有董浩云事业的开端,这些都绘入了陕西北路的底色,即便家也许不复是当年的家,即便人去楼空,旧游飞燕能说,乡音未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依旧是骨子里的,能守住这点,就教人知所适从,也教人守住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操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跨界/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只要你喜欢
何东别墅里的文化情怀
郁家大院
首译《基督山伯爵》的人
在希望的田野上
视·之四 (布面油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4何东别墅里的文化情怀 2019-07-21 2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