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5日宣布废除当前执行的宪法第370条,取消宪法赋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
总理莫迪称,本届印度政府将致力于在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此地区融入印度整体,不再按照宪法370条及35A条赋予该邦特殊地位。
印度政府此举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应和忧虑,担心这么做可能会导致这一地区产生新的动荡不安。事实上,印度政府已经向那里新派驻了大批军警,并软禁或拘捕了一些当地的政治活动人士。
巴基斯坦外交部强烈谴责和反对印度政府的决定。声明说,印度政府的任何单边举措都无法改变这一地区存有争议的事实。作为争议的当事方,巴基斯坦将利用所有可能的选项反对印度的非法措施。
英国留下历史问题
克什米尔成为焦点
查-克邦,又称印控克什米尔,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略大于巴控克什米尔,是印度所有行政邦中唯一以穆斯林为主要人口的地区,它也是印巴之间遗留的重大历史问题之一。
当年,英国殖民者退出南亚时推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规定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地区划入巴基斯坦,其他地区划入印度。这个决定导致了20世纪最大的人口迁徙潮。看过电影《甘地传》的人一定会对影片中有关这段历史的描述印象深刻。英国的这个决定造就了今日南亚的地缘格局,也让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迎头相撞了。
当时克什米尔邦人口以穆斯林为主,约占75%。按照英国的方案,它显然应划入巴基斯坦,但该邦最后一任大公却信奉印度教,当年受到英国扶持,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比如允许成立政党,结果在非殖民化的关键时刻,这里出现了亲巴基斯坦和亲印度的两大政党。而大公本人的印度教信仰也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使得印度1947年10月出手、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第一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双方最终根据联合国决议停火,划定控制线。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在控制线上又增添一些土地,基本形成了今日印巴在克什米尔的现状。巴控克什米尔称为“自由克什米尔”,双方都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全部主权。
看似内政不止内政
出动军警严加防范
尽管印度政府此次修宪属于内政,但它所涉及的问题却并不是单纯的内政问题。
首先,从印度警方拘捕或软禁众多当地政治人士的行动就可看出,印度政府的这次修宪将触动当地政治的敏感核心。因为这一地区虽然经历了印度70余年的控制,但当地的人口构成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仍以穆斯林为主。而如何处理好与穆斯林的关系,是印度历届政府治理国家的重大考验。
莫迪的从政经历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点:在他踏入政坛的“发迹地”古杰拉特邦,2002年也发生过印度教民与穆斯林的重大冲突。当时,刚刚就任首席部长的莫迪偏袒印度教民,他甚至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表示都怪自己没能管好“多嘴的媒体”。
而这一次,取消查-克邦的自治特许难免会使舆论再次将他对穆斯林的态度联系起来,有鉴于此,印度政府为防范起见,出动大批军警,对该邦首府斯利那加实行宵禁。
其次,取消自治特许,也就意味着该邦在所有行政管理方面将和印度其他各邦一视同仁。按莫迪的说法,就是“完全融入印度社会”。这固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活动的活跃,但这是否会导致印度民众大批涌入查-克邦,从而彻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甚至这可能正是印度政府做此决定的初衷。
因此,印度政府派出军警切断通讯和社交媒体乃至软禁地方政客,看上去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却也不失为未雨绸缪之举。只是,政府此项重大政策打着的旗号是让该邦完全融入印度社会,却又采取如此防范措施,说明印度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融入”在当地未必受到欢迎。这恐怕将是查-克邦今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牵涉两国核心议题
巴基斯坦反应强烈
至于是否会导致恐怖极端活动进一步加剧,目前还不好说。根据印度政府的说法,查-克邦是印度国内“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存在着众多反政府的组织乃至武装,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次新政策出台,目标之一当是为了减少和消除这类威胁。
过去70多年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为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争吵和冲突几乎构成了影响南亚地区稳定的主要乃至唯一议题。因此印度政府的这个举措在巴基斯坦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印度此举是单边主义的冒进之举,可能对当地的穆斯林严重不利。同时,这项政策对印巴间没有解决的主权归属到底意味着什么,巴方也需要进行评估。
目前在主权问题上,印巴双方的立场都维持不变,即各自主张对克什米尔全境的主权,都反对由当地民众自决独立,都同意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双边问题,反对第三方介入。印度政府的新政策显然只是针对印控克什米尔部分,不会也不可能实施于巴控地区,那么印度的新政策是否包含更愿意按现状解决的意图,即根据现实的控制线来重新划界呢?这在双方都是极端敏感的重大问题。
相关链接
挟胜势落狠招
莫迪有备而来
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独立,两国都宣称对克什米尔地区拥有主权,分别控制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双方争议迄今一直没有解决。
长期以来,印度为治理所控制的查-克邦费尽心机。此前印度宪法规定,除国防、外交和通信等领域外,印度宪法中的所有规定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都不适用。
宪法第370条及35A条虽然赋予了查-克邦除外交国防和通信以外的自治权,但印度中央政府在完全控制该地区的过程中没少下功夫,通过种种措施蚕食这一地区的自治权。35A条本就只剩下查-克邦以外的人不得在当地拥有不动产等制约,但现在这些也将全部取消。查-克邦未来将不再拥有任何能够使当地居民稍享特权的待遇,这对当地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各方看法不一。
莫迪及执政的印度人民党长期来一直主张取消查-克邦的任何自治或特许权。这一主张早在2014年大选中就已经提出,莫迪认为这些特许是不必要的,而且也不能体现印度各邦在宪法地位上的平等,客观上不但没有帮助促进当地的发展,反而助长了各种破坏和极端势力的活跃。
如今,莫迪挟选举大胜之势落下了狠招,应当说是有备而来。莫迪政府此举自然得到支持印度人民党民众的力挺。在他们眼中,莫迪和其他政客很不同,说到做到,兑现选举承诺。他们认为这下总算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印控克什米尔的分离主义趋势。穆斯林想在印度拥有特权?门都没有!由此也可以看出,莫迪及他所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民粹主义色彩还是很鲜明的。
近一段时间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紧张。8月2日,印度政府宣布,鉴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面临恐怖主义袭击的巨大风险,决定在该地区主要城市和安防薄弱地区增兵2.8万人。3日,印度政府又发出警告,称出于“紧张局势加剧”和“可能发生动荡”考虑,建议游客和朝圣者立即离开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