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各航空公司不同的规定或是乘务人员对规定的不同认知,有没有世界通行的航空标准?无法如行李般被塞在货舱中的大提琴,如何毫发无损地跟随主人“四处旅行”?
航空公司有规定
由于是在乘坐东航时遭遇的“惊魂一刻”,王健第一时间便在朋友圈发帖“提醒”大提琴手以及乐团管理人员,告知他们注意现在东航有明文规定,任何占座行李不得超过1米长,这无疑杜绝了琴长1.2米的大提琴随主人“就座”的可能。
虽然事后经过了解和沟通,证明这并非是东航一家航空公司的规定,而是中国民航局的规定,但这样的条文还是引发了音乐界的激烈讨论。交通客运行业发展至今,难道就没有能够在保证航空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乐器一方容身之地的好办法?航空业在制定乘坐办法的时候,能否考虑给予音乐家更多的支持和方便?
事实上,就王健“带琴飞”30年的经验,琴能否随人而行还真没有通行四海而皆准的规定,一半靠努力、一半靠运气。王健告诉记者:“通常到各地演出,若需乘坐飞机,我会给我的大提琴单独买一张票,并让它‘坐’在靠窗的位置,尽可能不影响到周围的人。”
大多数时候,旅途很顺利,但也曾遭遇过“阻力”。王健回忆:”之前乘坐加拿大航空时,就有乘务员拒绝大提琴上飞机,尽管我购票时明确问清了是可以给大提琴买票的。最后是加拿大航空自行沟通别家航空公司,给我换了航班送达目的地。”
人琴经常要分离
让王健以及一些音乐家困惑的是,现如今对于什么样的乐器能带上飞机,哪些需要单独购票、那些购了票也有可能被“拒载”,并没有“统一标准”。譬如,为大提琴购买加拿大航空机票却依旧被拒绝登机,然而协调换了别家航空却又能携带登机。
事实上,不仅是大提琴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此前上海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时,也曾遇到类似难题。几名小提琴手携乐器上飞机,机组乘务人员因“小提琴占用行李空间过多”,而要求将其摆放到货舱,最终是上交派了专人“押送”乘坐其他航班,才最终确保人和琴都能抵达演出地点。如今,上交出国演出,所有乐器都统一走货运通道,而且使用特质的行李箱,将乐器牢牢“卡”在乐器槽中,才能放心货运。
音乐家坚持带珍贵乐器随行,并非矫情,事实上,专供行李运输的通道,对乐器而言确实是一条“生死道”。美国大提琴家保罗·凯兹那把1669年的安德烈雅·瓜奈里大提琴,就曾因航空公司的规定而不被允许登机,犹豫再三,凯兹“冒险”将名琴放到货舱中,一路忐忑不安直到抱回爱琴;而乡村歌手卡罗尔就没他那么幸运,他的吉他就曾在联合航空班机上严重受损。
就音乐家而言,磨合至默契的乐器,犹如可遇不可求的“灵魂伴侣”,是带来美妙音乐不可或缺的另一半。但就“规定”而言,再名贵的琴、再难得的“伴侣”,也就是形状特殊的行李。王健此行所经历的小插曲虽是有惊无险,却也为航空服务业提了个醒,如何切实地从乘客需求考虑,譬如音乐家和他们的爱琴,给予艺术文化交流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将精细化服务做得更贴心、更到位。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