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第一份《新民晚报》,是借室友的光。
那是上大学的第二天,快上课时,室友揣着一份报纸急匆匆地闯进教室,还没等走到“组织”所在的位置,他手中的报纸就被突如其来的“黑手”抢了个精光。他站在过道里对其中一个老乡抗议了半天,最后连老师也出面干预了。无奈的他心不甘情不愿地跑到我身边坐下。我当时还想不就是一份报纸,至于吗?课间休息时,我顺手抄起他看过的报纸,想解解闷,却被上面精美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文章写的是一个落榜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心中的梦想,字里行间透出的坚强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因为当时我还一直处在高考失利的沮丧中,对一切都有点心灰意冷,所以这针“强心剂”来得特别及时。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不时从窗外“偷渡”而来,讲台上,老师卖力地讲解着,台下是一群闪着好奇目光的学友,我的心情竟因为这一次“意外”的鼓励好了起来。就这样,《新民晚报》陪我度过了入学时最初的迷茫。
从那以后,我便与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读晚报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我从《新民晚报》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既让我大开眼界,又让我陶冶情操,美文还让我如痴如醉,晚报像多面的窗口,带我领略了世间的真善美。但这种阅读的幸福并没能持续太久。三年后,我面临毕业,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刻苦发奋争取升本,要么提早就业,思索再三,我还是选择了前者。那一段日子,我成了书的奴隶,学得昏天黑地。为了升本,我不得不放弃了读报的习惯,强迫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备考中。短短两个月,我硬是瘦了十几斤,压力很大,还常常失眠。我发觉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马上调整了策略,适当地打打球,看看报纸、杂志。当然,《新民晚报》依然是我的首选。每天,当我头昏脑涨时,我便通过读晚报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当我疲倦不堪时,我便从《新民晚报》中汲取重新上路的勇气。就这样,《新民晚报》伴我走过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毕业后,我来到深圳工作,每天晚上读《新民晚报》电子版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晚报于我,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不变的寄托。
愿《新民晚报》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