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越用越灵,越用越聪敏。如今,在中国机械制造“丁氏”核算法发明人,今年91岁高龄的中国高级会计师,上海重型机器厂退休专家丁志昂的“生活辞典”中,却增加了一个条目,对老年人来讲,算账越算越长寿。
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时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致信毛主席,建议制造大型压机。毛主席在会上拿着信,问上海市代表,上海能不能干,愿不愿干。上海市领导回上海后,马上成立了12000吨水压机设计班子,以上海江南造船厂为主制造,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几十家工厂参加会战。经过4年的制造,1962年6月22日,我国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并安装在上海重型机器厂。
但全厂一万余名职工没有一人高兴得起来。因为全厂职工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干一年,非但不赚一分钱,还要亏损286万元。而上重厂前年的盈利也只有650万元,亏不起啊!而这一亏损似乎已铁板钉钉,因为每吨设备加工费9500元,是一机部部长、上海机电局局长、上重厂厂长与宝钢四方确认的价格。
消息传到上重厂,全厂职工愤愤不平,辛苦干一年,还要亏损286万元,实在难咽这口气,但又没法推翻这个合同。此时,作为全厂产品核价的价格科长丁志昂,他的头脑是冷静的,要为上重厂一万余名职工的利益着想,更要为上海机电行业,乃至全国机电行业着想,该是改变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照搬苏联核价模式,以工时计算的老办法了。他没有听厂财务处及价格科同仁的劝告:老丁啊,算了吧,这个价格是部长局长厂长及宝钢的共同定价,亏了也是国家的,何必操这份心。丁志昂认为自己作为价格科长,有责任向领导汇报,至于领导是否采纳,那我也尽到了一个价格科长的职责。
于是他在厂领导的支持下,当面向一机部、上海机电局的部局长陈述了以技术难度参数核价产品的建议。丁志昂举例说,万吨水压机的厂房高度12楼层,地下要挖30米深的坑,灌注2万多吨黄沙,而100吨至1000吨压机,不需要这些基建要求。同样以机床为例,3米长的机床,一个普通工人就可操作,而18米长的机床,要3名6级工师傅操作,这些不同设备加工的产品,怎能用同一的工时计价。部局领导一听,丁志昂的汇报形象生动,计价方式科学合理,于是当场拍板,同意上重厂的意见,对宝钢2030冷连轧机成套设备重新核价。
在一机部领导的支持下,丁志昂等上海同行经过60天的调研,行走了二万里路程,综合各重机厂的大小易杂设备,作为参照,然后结合上重厂541台大小设备,生产过程的难易系数,复杂的技术等因素经过10万余次的人工运算(当时无计算机),最终确定,上海重型机器厂为宝钢生产制造的2030冷连轧机成套设备,每吨定价9800元。这一定价是对各种设备的台账准确核算,技术难度的准确测算,经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而设备的接受方宝钢也是心悦诚服,愉快达成一致。由于丁志昂的精细核算,上重厂生产2030冷连轧机,由原来亏286万,变为盈利503万元。
丁志昂创造的这一“丁氏”中国机械制造成本核算方式,即被国家认可。1988年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特向丁志昂颁发了《在宝钢2030冷连轧机成套设备合作制造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同年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上海市高级专家。1995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当代发明家。
丁志昂回忆道,我向部局领导汇报2030冷连轧机重新核价是有把握的,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一辈子要算明白账。在“文革”初期,上重厂出现了混乱状态,而我这个时候利用每天晚上(每周一天回市中心家,常住闵行工厂)业余时间,对全厂541台设备的难易、大小、复杂程度早就做了调研测算,而这一基础数据,我用了两年的业余工时,所以部局领导能被我的建议说服。鉴于丁志昂这一“账房”先生的重大贡献,上海重型机器厂领导不舍得“放他”,一直工作到65岁才退休。谁知,早有众多公司在打他“主意”,仅回家半年余,丁志昂被一家港资文化集团公司聘为18家子公司的“账房”(财务总监)先生。虽然这是一家与制造业不同的文化企业,但丁总监把各公司的账务报表做得规范、一目了然,一干就是18年,在丁志昂的一再恳求下,公司才同意他退休,而这一年他已经84岁了。
如今,丁志昂已91岁高龄,但仍然精神抖擞、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每天阅读环球时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老年报等5份报纸,关心国家时事。同时,还关心着家乡无锡的发展,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数据分类列出无锡名人、专家的姓氏、贡献,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而在丁氏族谱中,他主动积极撰写村史、家史,并以财务会计的报表方式,把全国近200余位丁氏名人,从明初洪武年初迁入江苏无锡洛社华圻村至今600余年的跨度,列得清清楚楚,激励丁氏后人代代积极向上。
丁志昂对笔者讲,我能健康长寿,其实很简单,也是不忘初心,勤于做账、算账,算了一辈子的账,还在不停的算,脑子越算越活,人也越算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