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南宋史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而建炎、绍兴之际南渡君臣的所作所为,不仅左右着南宋初期的政局走向,而且影响着整个南宋的政权格局与历史命运,很值得深入研究。金军铁蹄踏碎东京梦华,南渡君臣何去何从?两宋之际中原风云变色,历史又将如何转向?从靖康之变到绍兴内禅,著名学者、宋史专家虞云国,带你穿越历史的尘埃,重回那段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幽深的岁月。
本书为作者虞云国有关宋高宗时代的研究文章结集,内容涉及靖康之变北宋王朝刹那覆灭到建炎南渡高宗政权初步立足的历史过程、宋高宗与岳飞在宋金和战上特殊的君臣关系等,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不仅代表了作者对于南宋初四十年历史的认识,更有助于一般读者深入认识“中国转向内在”这一主题。
《珞珈筑记》
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诞生的一种新事物。它的诞生既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国打开国门后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承载了引导中华文明在近代转型之路上前行的历史重任。
《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以大学存在的空间场域——校园为研究对象和切入口,是关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的一项个案研究新成果。全书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从无到有、从荒野湖山到黉宫胜地的动态过程,还原了其间各方之间的复杂纠葛,以及建校先驱为新校园诞生所做的不懈努力。该书又将珞珈山校园的诞生,置于近代中西建筑文化激荡交汇的历史进程中,探究了这一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所折射出的建筑文化意涵和时代思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该书对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研究及建筑文化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均有新的意义。
《18个未来进行时》
《18个未来进行时》是一本关于未来科技的科普图书。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更美好、便捷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未来,科技还将怎样改变我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未来,我们如何上网?如何出行?如何与机器人相处?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寻找外星家园?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让科幻小说中的传奇成真?这本书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的18位作者来自18个关键领域,包括环境、气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量子计算、智能材料、航空航天等,他们基于自己的研究,对未来进行了分析和畅想。这是18篇有理有据的科普文章,也是18个充满遐想的未来畅想。我们将看到,有些技术发展之快已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科幻小说里的技术可能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是最接近真实的未来缩影,让人惊叹,也令人深思。
这本书较为轻巧,结构松散,并无特定阅读顺序。18位作者有的文风平实易懂,有的轻松幽默,整本书就像18位科学家的沙发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