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现儿童
高洪波
  高洪波

  发现儿童不容易,西方最早发现儿童的是英国,但这个“最早”也不过百十来年的历史。由于发现了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因此才渐渐应运而生了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家当然也只能在发现儿童之后才能诞生。中国发现了儿童没有?似乎众说不一。

  不能说没有发现。因为现在我们拥有数不清的学校、儿童报刊、儿童文学工作者,还有几十家少儿读物出版社。这些都表明我们的确是在为发现儿童努力寻找途径。

  也不能说发现了多少。因为儿童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并未为社会所认可,儿童文学也一直处于不十分兴盛的境遇,儿童报刊、出版社被高税收所苦。无数个家庭,知识分子、工人、职员,更甭说农民了,都把儿童当成依附于父母家长的小玩意儿、私有财产看待。新闻里那位将九岁儿子毒打致死的母亲,把“中国儿童观”发展到了令人瞠目的极致。她爱儿子,但爱的前提是儿子必须“成龙”,似乎只有成龙之后才耀祖光宗,才出人头地,否则只能饷以毒打。

  假如把虐待儿童当成儿童成才的大前提的话,即“不打不成才”,我们怎能理直气壮地承认“发现了儿童”呢?!

  虐待的另一面则是优待,即所谓“小皇帝式的教育”,同样也是不尊重儿童人格的体现。中国人对儿童的包办代替可以从零岁直至成年,从职业直到婚姻。这是发现还是漠视?儿童文学工作者的任务是促进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发现,开掘或诱导儿童的自我发现,这样,我们的儿童才能自立独行,才有可能具有自主意识,而不是成为寄生虫式的软骨头。

  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入这一领域,我与孩子们交往的工具是一种古老的体裁——诗歌。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愉悦孩子们的性灵,能启迪他们热爱大自然、小动物的爱心,能让他们幽默些、机智些、有情趣而不古板,能让他们生活得自由些、快乐些。总之,别当什么“小大人”之类的好孩子。

  我认为我在用诗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当然,成人们可能不以为然,他们太老练、太有城府、太吃不透了,因此我喜欢孩子、喜欢儿童文学,也喜欢我自己的诗。

  我为孩子们写诗,也为我自己的愉快写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往事回眸/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新尚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发现儿童
八月之行
打野猪
我的祖国(中国画)
勿测试人性
查证建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发现儿童 2019-10-12 2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