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婿补代成“布袋”
叶世荪
  文 / 叶世荪

  老早子上海人把落户女家的倒插门女婿称作“入舍布袋”;也可以分开来用“入舍”或“布袋”来表示招女婿。依据来自古代先人。清代小说《何典》第五回:“话说刘打鬼自从入舍活家,做了财主婆的老公,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元曲《薛仁贵》二折:“那刘太公菩萨女,却招了壮王二作布袋,交众亲眷插环钗。”

  其中“入舍”上海话读若“逆苏”,也有人直接写作“逆舍”。“入”的古代读音为“人执切(《唐韵》)”“日汁切(《集韵》)”;吴人鲜见卷舌音,日母字多读作泥母,“入”读成“逆”并不奇怪。此外,那个“舍”字在古代也有读成“苏”音的成例。宋代吴棫《韵补》在注释屈原《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一句中的“舍”时,就说其为“春遇切,音戍。”还有唐代白居易《效渊明体诗》:“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句,《康熙字典》引注“舍”字为“始贺切”。

  “入舍”的词义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入女方之舍。清代钱大昭《迩言·释谚》:“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

  那么“布袋”又从何说起呢?南宋朱翌著《猗觉寮杂记》说:“世号赘婿为布袋,多不晓其义。或以为如入布袋,气不得出,故名。”把去女方家里比作装入布袋显然牵强。

  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解开了这个谜:“附舟入浙,有一同舟者号李布袋,篙人谓其徒曰:‘如何入舍婿谓之布袋?’众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绝,不肯嫁出,招婿以补其代,故谓之补代耳。’此言极有理。又三余帖冯布少时,赘于孙氏,其外父有烦琐事,辄曰俾布代之。至今吴中以赘婿为‘布袋’。”“布袋”为“补代”之误是说得通的。元曲《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一折中,赘婿张郎有句唱词也可以证明:“做富汉三十载,无倒断则是营生的计策,今日个眼睁睁都与了补代,那里也是我的运拙时乖。”其中的“补代”应该就是日后的“布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英国
   第A24版:匈牙利/新民海外
老底子个暑假做女红
包书
捉夜乌子
秋天是桂花味嗰
沪谚熟语印
招婿补代成“布袋”
小钵头甜酒酿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A18招婿补代成“布袋” 2019-10-13 2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