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艺)第69届戛纳电影节,可能近五年来让中国电影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届。不是因为入围的华语片特别多,而是因为中国电影不仅憾失主竞赛单元,更在次竞赛单元乃至展映单元上颗粒无收,吃了个大大的“鸭蛋”。
在此前的采访中,戛纳选片主席特艾里·福茂曾表示,之所以没有挑选中国片,是因为“入围名额太少了”。据了解,今年的戛纳竞争尤其激烈。相对去年来说,数字化拍摄的低门槛使今年戛纳的报名影片数量增加。今年的入围影片来自近3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福茂的选片团队一共看了不少于1869部长片及5008部短片。这些数字比往年大幅增长,但奖项数量却比去年有所减少。长片的入选比例是38:1,5部非竞赛作品、20部主竞赛影片、2部午夜场,5部特别展映作品,外加17部一种关注单元影片,构成了本届电影节截至目前的新片阵容。而短片的入围数量更少,仅有10部,也就是说,500部报名短片中才有1部入围。
亚洲影片在今年的戛纳普遍陷入低迷,向来的亚洲电影强国日本,同样缺席了今年的主竞赛单元,但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都有影片角逐金棕榈,且在“一种关注”和“午夜场”等展映单元均有代表作品。说到底,还是影片的艺术质量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资深媒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此前在和福茂的谈话中,他虽未明确表达自己对中国影片艺术水准的评价,但一句“报名的中国电影数量不少”,已足够国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