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在微信群里收到“投票邀请”,比如“请为他(她)投一票吧,是我的什么什么朋友”。打开一看,都是“最佳XX”、“最美XX”甚至还有“最萌宝宝”等等“邀请”,不一而足。我一直在想,这样的拉票,好么?
评选最佳最美,应该是感受到的,才有发言权、投票权,仅仅是拉票式的投票,既违背真实,又减低了评选的公信度。朋友的“忙”要帮,但弄虚作假、昧着良心去帮,这样的忙帮不得。许多朋友也对我说,收到类似微信很纠结,一方面,看到人情可能成为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另一方面,却又需要人情往来作为生活的润滑剂,以致无奈地按下“微信投票”这个潜规则的手。
“最佳”也好,“优秀”也好,应该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仅仅靠评出来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大家皆知的道理。你确实是最佳,做的是最优,老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焦裕禄是最优秀的县委书记,但在生前从未被评过“优秀县委书记”。许许多多的“最优”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汗水,甚至从未想过自己要当什么“最优”、“最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最优”和“最佳”。
不可否认,那些需要“朋友帮忙”的候选人,大多都是优秀的,他们有其感人之处的。通过网络评选,也能在更广泛范围里体现网民对哪一位更青睐一些,哪一位人气更高一些。但是通过微信群有针对地提示,指定选几号,网络评选的初衷就会变了味。我收到的很多信息提示既不知道此次评选有多少候选人,也不知道这些人有哪些感人事迹,这种情况下让我投票给那一位,也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些啥?甚至连转发给我信息的微友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反正受托转发一下就完事了。
再说,一个“最萌宝宝”有多少人认识,一个“最佳XX”又有多少人知晓?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了一个怪圈——所谓投票,变成了拉票、讨票和抢票。所谓的人气比拼就成为人脉比拼。被评上的“最佳”真实性值得怀疑,而真正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最佳人选完全可能名落孙山。
发起微信评选的组委会也该慎重些,也该学一学《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味强调票数所选出来的“最佳”,可能也不是你们初衷的“最佳”吧。
另外,这样微信投票的可信度和公平性也有待考量。微信投票的内容如果只是消遣娱乐,还不伤大雅;如果涉及的是有意义的公众服务或者正式评选活动,那就有失公允。所以,对于这样的投票,我想说:“对不起,我如投下这一票,就是对别人的不公。”
有需求就有市场,据查有些网站纷纷开设了“微信互投群”,商家以奖品为诱饵发起投票活动,参与者为了奖品疯狂拉票,于是催生出一种新产业——投票服务,使一个个好端端的微信群成了不良商家的赚钱工具。更气愤的是,有些微信还让你转发几十位朋友,如不转发还要会发生什么什么样的意外,等等,那就更不好了。
在人与人交织的世界中,我们享受着朋友圏,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而变得充实,生活更有了意义。希望微信能够成为我们自由社交的平台,留给我们一个更加清朗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