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片近身肉搏
最近,国产片开始了在影厅的近身“肉搏”,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春节档——据不完全统计,本月将有43部影片上映。前几日,有8部电影同期上映,包括三大影帝领衔上阵的《寒战2》,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动画片《大鱼海棠》,中美合拍、根据摇滚老将郑钧的漫画改编的动画电影《摇滚藏獒》,以及吴亦凡与刘亦菲加盟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但这并不是最高纪录——7月15日,更将有包括《陆垚知马俐》《路边野餐》《惊天大逆转》《快手枪手快枪手》等在内的9部电影公映。
曾经带来票房增长
据资料显示,从2011至2015年间,对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票房统计来看,“保护月”对国产票房确有助推作用——这4周的总票房基本由国产片主导。2015年同期,由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煎饼侠》等电影的出色表现,国产片在暑期全国总票房占比甚至一度达到97.6%。
据中影发行工作人员透露,和往年的票房大户北上广相比,从2010年开始,二三线城市票房全面崛起,不少国产片在那里受欢迎度更高,暑期档有望成为观众狂欢月。
烂片也被保护起来
然而,在看似繁花似锦的背后,院线经理们却纷纷叫起苦来。CGV大宁影城的赵经理表示,电影院选择上映什么影片、如何排片是有它的规律和学问的。上映的影片太少了不合适,太多了也不合适。
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分析,在不长的时间里,40多部国产片要瓜分同一块市场蛋糕,如此密集的档期很可能会形成“绞肉机”的局面,即国产片互相踩踏、多败俱伤。蒋勇认为,“保护月”虽然能对国产片的票房起到一定助力,但其中有些粗制滥造的影片也都被“保护”起来,大卖特卖,这会给电影圈造成不好的影响。
越来越无存在必要
中影宣传、发行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从总体情况来看,2004年至今票房过亿的国产片达到了174部,其中在“保护月”上映的仅为22部,占总数的12.6%。“除非是本身制作规模就很庞大的国产片,其它中小成本影片从保护月里很难获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护月实施过程中,对华语电影本身的提携和帮带作用并不大。大片愈强、小片愈弱的态势,依旧无法得到根治。
影评人高路认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保护是必须的,但还要采取好的手段。如今的“保护月”只是一种过渡期的方式。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在国产片质量逐年提高的市场背景下,“保护月”的存在越来越没有必要。“2017年,随着进口片份额的全面放开,一味把大片拒之门外的手段并不可取。”高路说,“只有把‘好孩子’、‘坏孩子’都推上市场,才能让它们自己找到生存的办法。”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