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作者作为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是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目击者和参与者。通过作者身临其境的描述,本文给人以一种别样的阅读感受。
1.天摇地动
峰峦重叠的燕山山脉横卧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跨越崇山峻岭直达山海关老龙头,昂首远眺。在这山脉长城环抱的塞北,驻守着我们这支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精锐之旅。
“下大了!下大了!”我从睡梦中突然惊醒,蒙蒙眬眬地以为暴雨倾泻引起山洪爆发,即将冲垮山脚下的营房。我猛然掀掉被子,翻身冲锋。冲到门外,天并没有下雨,但一阵阵的闷雷声从脚底下滚滚而过,营房门前的两只铁皮水桶相互碰击“哐当哐当”直响,整个营房波浪似地上下颤动,接二连三地发出“咯嚓,咯嚓”声,前后的山峦地坪也不停地剧烈抖动。我站立不住,莫名其妙地蹲倒在地上,心跳过速,眼睁睁地看着天摇地动,此情此景持续了两分钟左右。此时此刻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8秒。
所有逃出来的人,穿着一色的黄裤衩,光着脊梁,在带有寒气的晨暮中不断地哆嗦。慌乱中,有人喊道:“快进屋抢衣服!”我正蠢蠢欲动,刚从屋里钻出来的值班员孙杰一把抓住我:“不能进去!当心余震!”“我的妈呀!”我犹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一排的金佩贤惊慌失措地从倒塌的屋子里爬出来,哭着喊:“里面还有人,快抢救啊!”战友们正欲冲进去。连长和指导员带着满身的伤痛爬到我们面前:“一排和指挥排抢救压在屋里的战友,二排进枪械室和炮库抢救武器装备!”
我和排长等人疾速奔向枪械室。连长尾随而来,吼道:“快,班排长带头冲进去!”战士晋太和第一个冲进屋,排长推开我跟着冲了进去,两人迅速地抱起枪直往外冲。我紧跟着冲进去抱起枪就撤退。尽管我的腿一个劲地打颤,但是我仍鼓着勇气跟着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推出了火炮,旋即奔向附近营房抢救受压的战友。
可惜晚了一步:两位同志已经停止了呼吸;三位同志奄奄一息,急待抢救。连长命令我们背送三位重伤员到卫生队。我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卫生队,里面挤满了伤员。我们亲眼目睹四位重伤员相继在手术台上断了气。
上午10时,我们背着背包,挎着枪,在炮场上列成三行横队。军用吉普车拖着长长的烟幕在队列前戛然熄火。车未停稳,团长已从车上跳了下来,当即宣布特急命令:
“惊悉秦皇岛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师炮兵团于即日上午10时火速赴灾区抗震救灾——务必于7月28日22时正赶至河北省丰润县符家屯一带集结待命。切切此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1976年7月28日9时30分。”
“连长!”副连长突然想起战士郑建国同志请假探亲理应今早归队,但仍未见其踪影,马上向连长报告,并建议留个同志等他赶部队。连长眼睛一瞪:“不管他,出发!”
连绵的细雨,略带凉意的夏风,糅合在一起,悄悄地从唐山上空隐隐退去。空间,时间,人间像往常一样,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异,一切都在沉睡,浸润在甜蜜的梦乡里。
战友郑建国家住唐山市。大前天父亲上班途中被一位骑自行车者撞伤,家人要求他赶回来处理这起交通事故。他傍晚赶到家见父亲伤势不重,公安交通部门已妥善处理事故,以为家人想骗他回家。因此,他不顾家人再三挽留,吃罢晚饭就上路往部队赶。
到达唐山长途汽车站,已是万籁俱寂的深夜。他点燃一支烟大口大口地吸着,思考着如何赶回部队,按时销假。
突然,一声巨响,三道耀眼的火光在东半天闪亮,似原子弹爆炸,郑建国心惊肉跳地以为战争爆发,不由自主地趴倒,双手抱头。一阵地声滚滚而来,他惊魂未定地醒悟到这不是战争爆发的讯号,而是地震!他就势一滚抱住身旁的一棵大柳树,卧在树底。柳树剧烈地颤抖摇摆,树杆来回角度很大。他清楚地看见柳树的树梢不断地来回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