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隐形的“金花鼠”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急于了解苏联核武器发展情况,但传统的飞机越境或特工派遣方式都在苏联严密的防御体系面前“无功而返”,像1950年苏军就击落10余架越境美机。面对“情报黑洞”,美国国防部对外发出“招贤榜”,希望另辟蹊径,在苏联防线上挖个“洞”。
在五角大楼收到的诸多方案中,来自食品加工商通用磨坊公司的方案引起军方的注意,它提出“航拍气球”的设想,这种气球可借助高空急流,以超过苏军现役战机最大升限的高度掠过苏联领空,在U-2高空侦察机和“锁眼”侦察卫星出现前,用高空气球侦察苏联无疑是绝佳的主意。于是,美国空军于1950年11月启动“金花鼠计划”,专门研发侦察气球。按照要求,“金花鼠”气球能携带225千克重的吊篮,在2.1万米高空飞行16天,当时的苏军歼击机无法到达这一高度,因此“金花鼠”气球堪称“绝对安全”。
为了避免被雷达发现,“金花鼠”气球是用极薄的蒙布和极细的支撑龙骨制造的,所反射的雷达信号比普通侦察机小得多。气球完成飞越苏联领空的任务后,美国人借助吊篮上安装的无线电定位仪确定其方位,然后派遣C-119飞机前去接应。双方在预定地点汇合后,遥控人员引爆气球吊索上的爆炸物,将气球与吊篮分离开,照相装置在降落伞拖带下缓缓落向地面,盘旋在附近的C-119飞机瞅准时机,用钩子把飘落的照相装置回收进机舱,然后送回本土加以冲洗研究。
1955年底,美军正式引进“金花鼠”气球,并赋予其“WS-119L”的军用代号。紧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准实施“圣殿行动”,用WS-119L气球刺探苏联内陆。
“圣殿行动”草草收场
1956年1月,美军第1110空中支援大队从土耳其、联邦德国(西德)释放9只WS-119L气球,它们从黑海、波罗的海方向飞入苏联及其盟国领空,最后有3只气球被成功回收。此后,美国人开始大规模释放气球,他们在英国、挪威、西德和土耳其建立“圣殿行动”发射场,同时出动海军舰艇实施海上发射。这些气球借助平流层从西向东飞跃苏联,最后在太平洋上空回收。
美国人一直宣称自己释放的气球主要从事云层结构研究等科研活动,他们还在释放WS-119L气球的同时,又从美国西海岸释放30只真正的科研气球,以混淆WS-119L的存在。但很快,苏军雷达站持续不断地收到一种奇怪的信号,通过跟踪,可以证明苏联领空遭到入侵。实际上,这要怪美国人在开发侦察气球时“百密一疏”,原来,美国工程师为了保证气球的低可视度,在制造材料方面精挑细选,却独独在气球吊索中使用91厘米长的钢芯。吊诡的是,钢芯的长度恰巧与苏联预警雷达的频率重合。于是,钢芯与雷达产生共振,连带着整个气球都暴露行踪,在苏军雷达屏幕上形成像镜面反光的航迹信号,结果真相大白。
2月4日,苏联外交部向美国提出抗议,与此同时,苏军紧急行动起来,追踪和截击国土上空的“不明飞行物”。数据显示,在抵达苏联领空的约380只WS-119L气球中,超过300只被击落或坠毁,最终能为美军回收的只有34个,总成功率不到6.6%。此外,苏联向世界媒体展示他们缴获的气球吊篮,它们只装着侦察照相机,根本没有什么大气学设备。2月6日,艾森豪威尔宣布取消气球侦察活动,启动27天的“圣殿计划”就此夭折了。
资料显示,“圣殿计划”虽然效率不高,但美国仍获得1万多张侦察照片,其中不乏首次被发现的苏联核基地与雷达设施。可是,苏联人从“圣殿计划”中得到的“技术帮助”更大。原来,苏联人在被击落的气球上发现能够耐高温、防辐射的特种胶卷,这恰恰是苏联暂时无法制造的。此时,苏联急于进行探月活动,独独缺的就是航天器相机上的特种胶卷。1959年10月,苏联“月神-3号”航天器正是用缴获的美国胶片,拍到月球背面的真实图像,在航天探索方面再次走在美国前面。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