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24届参院选举10日投票,改选参院全部242个议席中的一半。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巩固了掌控过半数席位的优势,参院修宪势力首次跨越三分之二的“门槛”。本次选举将对日本政局走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请专家为您解读。 ——编者
1 选前面对三大不利条件
安倍用尽心思志在必得
问:今年的参院选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安倍为首的执政团队如何应对选战?
答:日本参议院有242名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一半。本次选举中,9个政党及有关政治团体推举的389名候选人竞逐121个议席,其中包括73个选举区的议席和48个比例代表区的议席。
这次选举有3个“第一”:这是安倍2014年连任自民党总裁后的第一场全国性选举,是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与维新党合并为民进党后的第一场全国性的选举,也是选民最低年龄由20岁降低到18岁后的第一场全国性选举。
其实,本次选举前的形势对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并不十分有利。
首先是经济状况不好。2015年第三、第四季度日本经济都是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仅0.4%。安倍以经济形势不好为由决定延期两年半调升消费税税率,不仅违背承诺,也等于宣布“安倍经济学”的失败。而且,受英国“脱欧”公投影响,日元一度升值至1美元兑99日元,股价则创造16年来的最大跌幅。
其次是政治丑闻频发。前经济重建担当大臣甘利明贪腐案引起的震荡还没有过去,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又因挪用公款被迫挂冠而去,导致选民对执政联盟的严重不满。
第三是新安保法制的后遗症。去年夏秋之际,安倍不顾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制。民进党等在野党一直追究安倍的违宪责任。一些市民团体更呼吁要在参议院选举中给安倍内阁一点颜色看看。
自民党在1989年、1998年和2007年的3次参院选举中都曾遭到惨败。为避免2016年参院选举重现所谓的“9年魔咒”,安倍从今年初就开始精心布局,全力投入。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哪怕只有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用到竞选中去”。安倍从6月1日例行国会闭幕到6月22日选战揭幕这短短的20天里便已遍访18个都府县,发表了约40场热身演讲,足见他对这次选举是全力拼抢,志在必得。自然,在野党也卯足了劲,将这次选举视为叫停安倍“暴走”政治的关键一战。
2 英国“脱欧”民众求稳怕乱
阻止安倍“暴走”未能成功
问:日本朝野两党在选举中分别采取什么策略?民进党等在野党叫停安倍“暴走”政治的期望缘何落空?
答:这次参院选举是朝野两大阵营围绕参院控制权的一次生死博弈。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
朝野两大阵营在竞选中辩论最激烈的议题是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安倍强调他推行的“安倍经济学”取得进展,这3年半来日本新增雇佣110万人,政府税收增加20万亿日元,企业收益也回升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准。但在野党并不买账,纷纷指责“安倍经济学”走进死胡同,日本的消费持续低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80%的国民没有经济好转的实感。事实上,多项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过半数的民众对“安倍经济学”评价不高。在野党打“经济牌”是掐准了安倍内阁“软肋”的。不过,由于英国“脱欧”公投引起世界经济强烈震荡,日本民众中出现求稳怕乱的情绪性反应,导致在野党抨击安倍经济政策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在野党针对执政联盟的又一“撒手锏”是推举统一候选人。上届参院选举中,执政联盟在选举区的得票率仅有47.9%,却将近70%的议席收入囊中,靠的就是在野党自相残杀,分散选票,让自民党、公明党坐收渔翁之利。因此,民进党、共产党、社民党和生活党4个在野党决定捐弃前嫌,在32个“一人区”推举统一候选人。这是过去几十年里从未有过的,日本共产党在选举中习惯“独来独往”,即便没有胜选机会也要推举自己的候选人以扩大影响。这一次,日共主动提出愿意和旨在废除新安保法制的在野党联合对抗执政联盟。民进党代表冈田克也立即予以响应。
民进党等在野党叫停安倍“暴走”政治的努力缘何未能奏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条。
第一、由于选民的投票意愿持续低落,无党派阶层大多选择弃权,致使自民党、公明党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组织票”的优势。第二、执政联盟集中攻击民进党和日共的选举合作,吓退了一些选民。第三、安倍内阁在选举前夕给各民营电视台和报社施加压力,以所谓“公正”“不偏不倚”为由,封杀一切对执政联盟不利的报道,使舆论导向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第四、利用执政联盟的政治优势对重点选区实行“饱和轰炸”。特别是民进党代表冈田克也在选前曾表示,如在自己家乡三重县失守的话,将不再担任党首,安倍首相便率领阁僚和自民党内的“名嘴”轮番到三重县助选,硬是让民进党参选的上届参议员原先的优势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堪称对冈田的一次“斩首行动”。
3 竞选刻意淡化修宪议题
安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问:日本著名政论家田原总一郎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安倍经济学”是“明战”,修改宪法是“暗战”,您的看法是什么?
答:安倍复出后一直将修宪视为最大的政治抱负,但临近参院选举,安倍却刻意淡化修宪议题。
最新民意调查表明,反对在安倍任内修宪的比例为56.5%,远超赞成修宪的33.4%。安倍深知,如果这次参院选举聚焦在“修宪”还是“护宪”这个问题上的话,自民党未必有胜算。6月22日,安倍选择在两个月前遭受地震袭击的熊本市发表第一场正式竞选演说。在这段8分12秒的演说中,经济话题约占44%,震后重建的话题又占了18%,安全保障6%,“宪法”两个字压根就没有出现。而截至7月6日,安倍在所有的竞选演说中一次都没有提及修宪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进党代表冈田克也、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等在野党领袖在演讲中用大量篇幅提到宪法问题,亮出了阻止安倍政权修宪的旗号。
著名媒体人田原总一郎有关“明里是经济,暗中是修宪”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其实,这是安倍近几年来在历次选举中惯用的手法。
在2013年7月的参院选举中,“安倍经济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这年年底,竞选中只字未提的《国家安全战略》、《特定秘密保护法》和《防卫计划大纲》所谓“安保三箭”却相继出台。在2014年12月的众院选举中,安倍依然强调经济议题,称这场选举是就消费税延期增税“问信于民”。第二年,他便凭借这场选举中获得的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紧锣密鼓地推进新安保法制,催生了这个在自民党竞选纲领中从未出现过的“怪胎”。
安倍这种政治手法,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担忧,这实质上是日本议会民主面临的严重危机。选举等于给执政党开了一张空白支票,选后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必须认账。
4 修宪实质启动概率大增
在野党整合将有新高潮
问:本次参院选举将给日本政局带来哪些中长期的影响?
答:这场选举除了进一步巩固安倍的执政地位外,从中长期而言,它对日本政局有如下三大影响:
首先,修宪实质性启动的概率明显上升。目前,在日本政坛上赞成修宪的除了自民党、公明党外,还有大阪维新会和“珍惜日本之心党”。
参院选举后,不仅自民党、公明党在参议院内掌控过半数席位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大阪维新会和“珍惜日本之心党”的议席也有所扩大。这4个党的议席,加上非改选的84席,考虑到参院无党派议员中至少还有松泽成文、井上义行等4人对修宪持赞成态度,在野的民进党也有少数参议员赞成修宪,这就使得参议院和众议院一样,修宪势力都跨越了三分之二的门槛。这是战后日本政坛从未有过的局面。安倍内阁是否实质性启动修宪程序将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点,也将成为朝野两大阵营角逐的焦点。
其次,在野党的整合将出现新的高潮。日共在这次选举中放弃了以往在所有选区推举候选人的做法,使在野党阵营破天荒地第一次在参院选举的“一人区”推举统一候选人,对执政联盟造成不小的威胁。如果在即将举行的众院选举中延续这一做法的话,势必导致众议院的朝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第三,选民年龄降低将增加日本政治的不确定性。这次参院选举中,由于实施新的《公职选举法》,一下子增加了240万名年轻选民。虽然这部分新选民的投票意愿并不高,但由于这些年轻人普遍没有历史负担,政治主张比较激进。安倍期盼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选民成为自民党的拥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轻人也将成为朝野两大阵营极力争取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