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诸伟华先生订交已近20年,缘起梅派京剧。我曾于1995年1月27日发表于《上海交通报》“梅魂芳韵觅踪影——三访梅葆玥梅葆玖”一文,受到他点赞。他是梅葆玖的弟子,得其亲授,深得梅派京剧精髓。诸伟华曾是上海梅兰芳艺术研究小组的成员,“文革”前后,梅葆玥、梅葆玖多次来沪指导,传授梅派艺术。梅派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二进宫》、《宇宙锋》、《玉堂春》、《坐宫》、《生死恨》、《凤还巢》等他都一一学过。他有一张摄于1982年2月14日上海梅研组暨梅联欢迎梅葆玥、梅葆玖来沪演出的集体照。参加这次雅集合影33人。当年诸伟华38岁,站在梅葆玥后面。前排就坐10人皆为老一辈著名京剧艺术家,有何慢、童芷苓、梅葆玥、齐英才、俞振飞、魏莲芳、刘景毅、梅葆玖、苏平、钱英郁。
2004年6月6日,我陪同诸伟华到上海教育宾馆拜访梅葆玖先生时,旧事重提,梅葆玖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弟子诸伟华说:你的嗓音宏亮甜美,不但唱腔要好,身段也要练。你还年轻,希望你为梅派京剧出力,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忠厚朴实的诸伟华谨记恩师训言,经常应邀到各地演出或指导社区京剧活动。
今年2月他到浦东高桥清唱《穆桂英挂帅》唱段,琴师问他定调,他说D调,琴师大异说,只有尚小云唱过D调,连梅兰芳也没唱过。又有一次在浦东他也唱D调的穆桂英挂帅,琴师说,上海滩没人唱过,他的嗓音居然盖过海笛,高亢入云,声震屋宇,竟把琴弦崩断了。在场许多人见证。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其唱做表演难度极大,诸伟华凭过人的毅力和功底,每次演唱,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捧印》一场脍炙人口的流水板,散板的演唱干净自然,颇得梅派神韵。
出身京剧票友世家的诸伟华,从小就向往红氍毹上的美丽和哀伤,钟情于锣鼓声中的人生追求。他主编《香港海上杂志社的生活信息》刊物,成为宣传弘扬京剧和书画艺术的刊物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