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文渊做同事许久,甚至在一间办公室比邻而坐,非常熟悉。追根溯源,我和她的父亲、丈夫也都共事过且非常熟悉。10月底她就要退休了,往事历历,因为熟悉,我忍不住想为文渊小妹写几句“临别赠言”。
文渊热爱旅游、喜欢美食,更喜欢拍照。也许这是基因使然,因为她的父亲就是个著名的摄影记者。但她从没拿过“长枪大炮”,只是用手机,这个最便捷的摄影工具,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细节。把自己的旅游感悟、美食心得,一一记录,晒在微信朋友圈里,既自娱也娱人。
她的旅游照片,我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5月她和华尔街之牛的合影,那年的中国股市一塌糊涂。她从美国回来不久,中国股市开始有起色了。大家戏称是那张“牛照”的功劳。后来她去了土耳其、新西兰、日本......每次的照片都有不同的精彩,但有一个亮点是共同的:她喜欢和同行的姐妹们一起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海边拗造型摆POSE,笑得那个开心那个爽,真叫人羡慕。
前些日子,她把这些照片结集出书。 作为一个同事多年的老朋友,文渊嘱我写几句代序。因为写序的缘故,我非常认真地浏览了文渊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照片,不经意中看到了她对父母孝顺的一面:有她搀扶脑溢血父亲走路的镜头;有她满足耄耋老母“最后一个愿望”逛南京路的画面;还有她去福利院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病婆婆的情景......这些平素看来毫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一旦帧帧撷取汇聚成册的时候,我们便会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柔软和坚强。特别是在有些照片下面她会配上几句看似平淡冷静的话语,读后却会让人潸然泪下。
文渊长期从事“读者之声”的编辑工作,在这些看似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里,她能体会读者的甘苦和需求。生活中她是个急性子的人,但是接到读者的电话,她就会变得非常耐心,絮絮叨叨,设身处地尽量满足,直到读者满意挂掉电话。捐款捐物对她来说更是平常事情了。她编辑的“岂有此理竟有此事”专栏,2001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名栏目奖。这当然有团队努力的结果,但何尝不是对她从事新闻工作的最好褒奖呢?许多老读者老作者都知道晚报群工部有个“夏编辑”。最噱的是一个姓吴的老作者,到办公室来看她,还随身会带几颗糖给她品尝,完全把她当成了自家的小孩。
文渊喜欢拍照,她在办公室里也留下了许多和同事工作、娱乐的照片。她说:“当我以后老得哪儿都去不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看看这些照片,想想一起疯一起笑的姐妹,想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就会非常开心!”这话说得太好了,希望文渊退休以后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还能用照片继续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并与我们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