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群癌症病人,在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带领下,从上海出发,乘着专列,沿着丝绸之路的踪迹,到祖国的西北部地区旅行。
专列先后在甘肃、新疆、宁夏、内蒙、青海、河南等地作多次停留,停留时由大巴接驳,送到景点,以适应癌症病人的体质,作轻松愉悦的游览。
“沙漠驼铃”是大西北的著名一景。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视沙漠、骆驼为新鲜之物。今天难得来到大西北,自然要细细欣赏,并作亲身体验。在神秘的鸣沙山上,我们穿着统一的红色背心,套上棕色的防沙靴,跨上了温驯的骆驼,握紧把子,坐稳鞍子,任凭这艘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沙漠之舟”,踏着松软的细沙,徜徉在广袤的沙漠之中。几百号人,几百头骆驼,整整齐齐,浩浩荡荡,气势非凡,驼铃悠扬。远远望去,驼队像一条弧形的曲线,不断向远处伸展,最终成为一个个红色的点。天很近,似乎伸手就可撕下一片白云;山又很远,担心回来时会超过规定时间。这时,映入眼帘的全是景:沙山是景,驼队是景,自己也是景。我们已完全融入在天地自然之中。
爱沙的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沙坡头,也尽情地玩了个够。
在鸣沙山、沙坡头,我们对沙中之湖,充满了无限的惊奇和浓厚的兴趣。前者有月牙泉,有上千年的历史,位于鸣沙山山谷,弯弯的,如初七八的新月;后者有玫瑰湖,系人工开挖,时间不长,位于沙坡头山顶,圆圆的,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这两个湖泊,虽然娇小,但湖水清澈,波光潋滟,水草曼妙,游鱼悠闲。满目黄沙之中一点绿,遍地干涸之中一泓水;眼睛顷刻为之一亮,心灵瞬间为之一震。人们伫立在湖边,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不仅月牙泉、玫瑰湖,高原、深山之中的湖泊,处处都充满着神秘之美。王母娘娘的瑶池(天山天池),传说中有湖怪出没的喀纳斯湖,我国最大的湖泊、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我们都饶有兴致地看了个遍。
在鸣沙山的东麓,月牙泉的东南面,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著名石窟——敦煌莫高窟。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我们怀着无比敬仰和虔诚的心情,前往瞻仰。走进高大庄严的“石室宝藏”牌楼,经过飞天雕塑,穿过挺拔的白杨树,来到了洞窟石壁前。现存洞窟近500个,分布在1000多米的鸣沙山山崖上。我们瞻仰了其中4个洞窟。里边有端坐或横卧着的大佛,形态逼真,面容慈祥,服饰纹理细腻清晰;还有许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菩萨,造型精巧玲珑,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到了洞窟中的壁画,内容有狩猎、耕作、舂米、运输等,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情景。当然,我们特别关注的是飞天,因为她代表了敦煌壁画的特点。所有洞窟中的壁画,据说总面积约有4万5千多平方米。这些无比珍贵的艺术作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参观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们到过的名胜古迹还有:雅丹地貌——五彩滩、丝路驿站——交河故城、“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的丽景门,具有历史意义的庙宇、寺院等。
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深刻的,也是深远的。我们虽然身体羸弱,但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添一块砖,加一片瓦;至少能站在路边,递一块毛巾,送一碗水,为辛苦的建设者们擦擦汗,解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