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除“绊马索” 当好“助力器”
——职称制度改革热点解析
  学术水平再高,不发表论文就评不上教授;明明工作跟外语不沾边,可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近年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越来越成为我国职称制度被人诟病的焦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这项涉及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清理评审乱象

  评职称对“靠技术吃饭”的人来说不仅涉及个人的收入和晋升,也被看做是评价个人业务水平和贡献的一把标尺。

  我国职称制度主要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阶段。现行职称制度共设置科学研究、工程、农业、卫生、教师等29个职称系列。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关系不大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据报道,某作家已经出版发表了几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小说和散文,并多次获奖,但由于不能通过外语、计算机考试,迟迟未能获得副高职称(二级作家),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考前,各类“保过”培训信息满天飞;考中,代考、传送试题答案等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考后,掌握考生个人准确信息的机构声称可以“网上修改成绩”。

  克服“三唯”倾向

  除了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意见》还有诸多亮点,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不分行业特点,把学历、资历、论文等标准量化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杠”,逼着专业技术人员为评上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之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认为,《意见》的颁布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拓展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做好放管结合

  在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在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方面,《意见》提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专家认为,这就更需要注重职称评定中的公平、公正、公开,要制定出符合职业特点、能够客观反映个人业绩的多维评定标尺。在下放权限的同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监管,做到放管结合,切实维护职称评审公平公正,维护职称评审的清朗空间。总之,职称不应该成为限制人才的“绊马索”,而应该是推动人才发挥才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助力器”。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创上海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职称评审与外语计算机脱钩
去除“绊马索” 当好“助力器”
支持在自贸区建立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在逃暴恐人员暴力拒捕 新疆警方当场击毙三人
“秒存秒删”微信小程序上线
广告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1去除“绊马索” 当好“助力器” 2017-01-09 2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