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自行研制的新型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代号:“塔帕斯-201”)已经于去年11月16日在距班加罗尔250公里的吉德勒杜尔加测试场完成首飞,许多印度媒体将其称为“印度研制先进无人机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不过,也有军工专家评论称,鉴于印度军工体系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长期低效,很难相信这种无人机能拥有“领先性能”。
计划雄心勃勃
印度研制无人机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可以说起步并不晚,但因技术基础薄弱,无人机项目进展缓慢,印度军队不得不依靠外购满足军事需求。在采购来源方面,印军最欢迎以色列无人机,迄今已引进“搜索者”“苍鹭”“云雀”等多种型号。随着不断引进以色列无人机,印度和以色列在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印度DRDO(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开始制定雄心勃勃的无人机发展计划,“鲁斯图姆”系列无人机就是重要项目之一。
在“鲁斯图姆”家族中,“鲁斯图姆-1”属于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技术验证机,于2001年启动研制,主导单位是DRDO旗下的航空发展院(ADE)。经过长达8年的研制工作,首架“鲁斯图姆-1”于2009年11月16日首飞,却因误判飞行高度而坠毁。2010年10月15日,第二架“鲁斯图姆-1”终于试飞成功。随后,印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研制更先进的“鲁斯图姆-H”无人机,参与者除了ADE,还包括HAL(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和BEL(巴拉特电子公司)。此外,DRDO的重要实验室——印度军用航空器适航与鉴定中心、印度航空质量保障总局也为“鲁斯图姆-H”提供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鲁斯图姆-H”的总体设计和技术指标与“鲁斯图姆-1”没什么关系,可以视作全新型号,而且它的名称在研发过程中多次发生变化,先是改成“鲁斯图姆-2”,后来又变成“塔帕斯-201”。
按照印度国防部最初的时间表,“塔帕斯-201”应于2013年11月首飞,但由于DRDO一贯的“跳票”风格,“塔帕斯-201”比计划晚了整整三年才首飞成功。印度官方消息称,“塔帕斯-201”的首飞主要测试起飞、转弯、水平飞行及着陆能力,飞行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以内。
性能中规中矩
公开数据显示,“塔帕斯-201”无人机长9.5米,翼展20.6米,空重1.8吨,载荷能力350公斤,最大速度225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25-175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0668米,转场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24小时。从外形来看,“塔帕斯-201”的机头、大展弦比平直上单翼与以色列“苍鹭-TP”无人机相似,后半机身则采用了印度自行开发的传统单机身和T型垂尾。“塔帕斯-201”两侧机翼内侧分别安装1台俄罗斯土星公司生产的36MT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00马力。总的来看,“塔帕斯-201”的外形与普通双发涡桨飞机相似,只是取消了座舱而已。
据称,“塔帕斯-201”的国产化程度较高,除了发动机来自俄罗斯,机身框架、起落架、数字化飞控系统、导航系统、机载雷达和电子设备等都由印度企业生产。它的任务载荷包括机头下方的光电吊舱(中距或远距)、机头上方鼓包内的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情报系统、通信系统和态势感知设备等。其中,远距光电吊舱重100公斤,直径0.55米,高0.78米,采用三轴稳定,有5个万向支架,水平可360度旋转,俯仰角度为+10度到-100度。该吊舱集成有彩色CCD摄像机、红外热像仪(640×512像素),可自动跟踪和识别目标,作用距离超过40公里。该机的任务半径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有所增减,如果使用视距控制链路,任务半径为250公里;如果使用通信中继,则任务半径可增加到350公里;至于超视距控制链路(卫星中继),目前尚未列入计划,因为印度还没有建立起军事卫星通信系统。
有印度媒体报道称,“塔帕斯-201”属于察打一体无人机,但DRDO公开指出报道失实,并强调“塔帕斯-201”主要从事情报搜集、侦察和监视。DRDO主席克里斯托弗解释称,正因为“塔帕斯-201”没有攻击能力,所以研制费用才较少,至今只花费150亿卢比(约合2.22亿美元)。总而言之,“塔帕斯-201”在同类无人机中只是普通水平,但即便是这种水平,也已费了印度九牛二虎之力了。
仅有雄心不够
“塔帕斯-201”的外形不酷炫,性能也不出众,为什么印度人弄起来还那么吃力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印度工业和技术基础太差。
尽管无人机的设计难度比有人驾驶飞机容易,但也是复杂的航空平台,最重要的是飞得好、载荷能力强、隐形能力强,这就对无人机的气动外形、发动机、机体结构、飞控系统等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对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和工业实力的考验。以机体气动外形为例,涉及到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模具技术、材料技术、精密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基础科学、经验和技术,不但要求设计人员拥有雄厚的流体力学知识和丰富经验,还要通过风洞无数次的吹风试验。在机体结构方面,人们普遍要求机体材料必须强度高、寿命长、重量轻,所以像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高性能航空材料就出现了。然而,印度先进材料技术很薄弱,很难让“塔帕斯-201”的结构重量降下来。
从技术参数上看,“塔帕斯-201”在机体尺寸、重量、发动机数量和功率等方面明显超过中国推出的“彩虹-4”无人机,但“塔帕斯-201”的承载能力却和“彩虹-4”相当,航程更是明显落后于“彩虹-4”。另外,DRDO不是不想让“塔帕斯-201”具备攻击能力,但该机的承载能力根本达不到挂载武器的要求。客观地说,印度对无人机的发展雄心和积极态度值得赞赏,但发展之路注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