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付了灯油钿(钱)——明吃亏。这是一句歇后语,对“吃亏”一词作了形象的诠释,使我们显而易见明白了吃亏的含义。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想吃亏,谁也不肯吃亏。因为吃亏就是受损失,遭伤害,就会导致不愉快的结局。但这个世界你拥我挤,争先恐后,争权夺利,争风吃醋,争宠夺爱,时时都有“吃亏”的风险,处处都有“吃亏”的陷阱。你赚了,就是别人亏了;别人赢了,你就亏了。总有人在吃亏,总有人在不划算。
不肯吃亏是人之常情,是心之所愿。但注定已经吃亏,心态变坏,不能正确对待,结果往往是,要吃更大的亏。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已家喻户晓,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也是他说的,即“吃亏是福”。此话一出,马上被许多人所信奉。
传说,此语是因郑板桥弟弟一事而起。郑板桥有个弟弟叫郑墨,在家务农。兄弟俩关系融洽,经常通信。一日,郑板桥收到郑墨的信,信上说,郑家与邻居房屋共用一墙,郑家要翻修房屋,邻居竟不许郑家动那墙,极力阻挠。而郑墨认为此墙应属郑家,邻居无权干预,官司打到了县府衙门。郑墨想到了在外当官的哥哥,便来信求郑板桥致函当地知县,出面说明,以便打赢官司。郑板桥见信后,沉吟片刻,提笔给弟弟写了一首诗: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同时给郑墨寄去一帧条幅,上书:吃亏是福。郑墨接信,若有所悟,撤了诉状,表示不再为墙而争执了。邻居被郑家兄弟的谦让所感动,表态今后也不计较了。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一时,在当地传为美谈。
在“吃亏是福”下面,还有一段注语:“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人是在不断吃亏中成长起来的,今日的吃亏,可能就是明日的盈利。不畏吃亏,为了日后不亏;正视吃亏,才能自在于世。
常言道乐极生悲,反过来就是因祸得福。从这个意义上看,吃亏是坏事,是祸,但何尝又不是福呢!一企业的员工获得优秀奖,为感谢大家,他诚意邀了办公室全体人员一起聚餐。办公室总共5、6人,那天晚上都去了。大家喝得兴高采烈,气氛活跃。这时,优秀奖员工手机响了,听后他神色紧张,原来他父亲得急病刚住进医院。他与大家打了个招呼,心急火燎赶往医院了。但他忘了买单。大家也没了兴致,草草结束了聚餐。等大家站起来准备走时,服务员过来问谁买单。一桌人面面相觑,都站着不动,神情尴尬。此时,平时沉默寡言的小胖子掏出皮夹,把钱付了。大家松了一口气,蜂拥着出门。可心里都在嘀咕:小胖子这下明亏了。小胖子拿到发票,扫了一眼,轻轻一刮,发票上显示出他中奖了,而且是5000元,而这个饭局,全部费用还不到一千元。这时,大家傻了。
吃亏是一种雅量,是一种和谐。不要把人生的房间硬挤得令人窒息,吃亏就是为这房间打开的一扇窗,吹进来的风,就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