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56个世界戏剧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将它献给戏剧。在巴黎,法国著名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受邀发表戏剧宣言,她说:“在这24小时之内,我们可以从法国来到俄罗斯,从拉辛到莫里哀到契诃夫;我们甚至可以化为一道灵光,穿过大西洋,来到某位加利福尼亚州的年轻学生身边,指引他重新发现戏剧,在戏剧这方天地里青史留名。”
昨日在上海,上影演员剧团的“大师名篇经典诵读沙龙”,以及上海大剧院的“世界戏剧日”特别活动,同样让市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名篇经典诵读沙龙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说,剧团的所有团员都是从戏剧舞台走向大银幕的——“戏剧是我们艺术生命的源泉”——这便是《声影》沙龙致敬戏剧日的初衷。
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影演员剧团,曾有过经典话剧《雷雨》《家》《关汉卿》《日出》《万水千山》……张瑞芳、白杨、王丹凤、秦怡、赵丹、石挥等剧团前辈,不仅在大银幕上留下了一个个经典形象,在舞台上也创造了许多无法超越的辉煌成就。
昨日,上影演员剧团汇聚了中国著名话剧导演陈薪伊,乔榛、奚美娟、达式常、王诗槐、赵静、张芝华、刘磊、佟瑞欣等上海著名表演艺术家,用《哈姆雷特》《叶甫盖尼奥涅金》《雷雨》《家》《杜十娘》等国内外经典戏剧片段,向世界戏剧日致敬。
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看到了上海影视、舞台三个不同时期的小生代表——达式常、王诗槐、佟瑞欣,他们带来的莎翁戏剧巅峰之作《哈姆雷特》片段;人们看到了在舞台剧《北京法源寺》中塑造慈禧的奚美娟,她与王诗槐合作完成了巴金作品《家》的片段;人们看到了著名配音演员乔榛,与夫人唐国妹携手朗诵了乐府长诗《琵琶行》……
诚如导演陈薪伊所说:“戏剧是我的宗教信仰,舞台是我朝圣的净土。”戏剧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所有戏剧人,乃至所有观众的人生。舞台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里一块裸露的画布,这百米见方的空间,可以容纳无限的梦想。上影演员剧团的精彩演绎,令戏剧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戏剧艺术传承薪火
戏剧的精髓,用于佩尔的一句话得以简洁而美妙地体现:戏剧,从不惧于在灰烬里重生,从不吝于褪去旧壳、换上新装,这便是它得以长生的秘密。
昨日下午,近300位高中师生走进上海大剧院,参加了“世界戏剧日”特别活动。年轻的观众参与艺术活动,聆听艺术讲座,用心感受戏剧的未来。这是大剧院扩容后的“艺术课堂”迎来的第二批观众,其中包括风华中学高一年级的265名学生,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剧院大堂及陈列的艺术品,体验了艺术长廊的全息音乐效果,并在小剧场参加了“由《四小天鹅》看舞蹈的缤纷世界”的艺术讲座。
大剧院宣传人员告诉记者,这场在世界戏剧日举行的特别活动,将艺术教育向学生群体深入推广,希望能吸引更多青年人,为戏剧艺术传承薪火。
为了培养更为成熟的话剧观众群体,大剧院针对性地引进国外经典戏剧作品,上演了多部原版戏剧,例如苏格兰国家剧院联合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制作的《麦克白后传》、法国巴黎北方剧院演出的《惊奇的山谷》、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制作演出的“王与国”三部曲、法语喜剧《爱情偶遇游戏》、英国国家剧院的《哈姆雷特》,以及即将上演的英语戏剧《无人之境》和法语戏剧《吝啬鬼》。
据了解,为了配合这些戏剧演出,大剧院还策划推出“世界戏剧精粹”系列讲座,以“从剧本到表演”、“法国戏剧简史漫谈”、“莫里哀与法国喜剧”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戏剧专家为观众讲解不同的戏剧观和美学思想、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及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
本报记者 张艺
【相关链接】
3月27日为世界戏剧日,这是国际戏剧协会于1961创立的一个纪念日,其宗旨是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戏剧艺术的重视,以便广泛宣传和普及戏剧艺术,共享戏剧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国际戏剧协会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国际戏剧组织,国际戏剧协会现有会员国100多个,中国于1980年5月正式参加该组织。2015年11月4日,国际戏剧协会正式将设在法国巴黎的协会总部转移至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