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目前处于组织队伍、完善机构、编写初稿阶段,但已有1.5万位专家、学者投入工作,其中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300多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30余位。有这样大批的专家学者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词条的内容质量当然是有把握的。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内容的准确、权威是有保证的。
新的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继续编纂出版纸质版,还要搞网络版。这个决定标志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史上由单纯纸质版向网络版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还深刻地昭示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重视科技文化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的战略决策。
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原新闻出版总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这真是出版界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一件大事。
当接到国务院这个批准立项的文件后,新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编辑出版者大受鼓舞和激励;但冷静下来,又顿感使命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
什么是百科全书?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第一代百科全书编纂者为了填补空白,尽快赶上世界百科全书发展的潮流,积极开拓,奋勇当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百科全书是什么?中国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
人们称誉百科全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倡议者姜椿芳先生说:“百科全书”的名称是从encyclopedia翻译过来的,来源于希腊文。“en”有“完全”的意思,“cyclo”指“圆圈”,“pedia”为“知识”“教育”,合起来的意思是“在这个圆圈里汇集着所有的知识”,也就是说“全部知识都收罗在这部书里了”。
学术界一般认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是“百科全书之父”。因为他的著作已经具备了原始百科全书的最基本条件:概括了已有的全部知识,又对其做了整理、加工和分类。而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最早诞生于18世纪的法国。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和一大批启蒙运动的知识精英,花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即《法国百科全书》),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与亚里士多德同时期的中国古代也有“百科全书”,比如秦汉时期的《尔雅》。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中国的“百科全书”时列举了很多例子,如秦汉之际的《皇览》、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都归到百科全书一类。《不列颠百科全书》甚至称《永乐大典》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但实事求是地说,尽管这些书意义重大、价值不可低估,却还不能算真正的“百科全书”,它们只是一种资料性的工具书,是以汇聚资料、保存文献见长的类书,缺乏对学术发展的分析和综述,只能说是一种准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与现代“百科全书”还不能同日而语。
百科全书不是一般的书。百科全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概括、总结、分析已有的全部知识。百科全书对学术,甚至对社会起着引导作用。因其对一个时代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而引导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恩格斯曾说:“法国百科全书成了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给了法国革命党人一面理论的旗帜。”
《中国大百科全书》光荣的历史
编辑、出版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一项巨大的科学文化的基本建设,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总结、大检阅。尤其是在今天,科技创新和应用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内容日新月异,人们获得这些新知识,非有一部包罗万象的“全书”不可。但截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50多个国家编纂出版了综合性的现代百科全书2000多种,包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墨西哥等国家在内,都出版有百科全书,但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却还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姜椿芳先生说:“我国迫不及待地需要编辑出版这样的百科全书;也只有出版这样的百科全书,才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四个现代化,对迅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供有效的工具和锐利的武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问世了。经过15年,20672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铸造出74卷、1.2568亿字、77859个条目、5万余幅插图的皇皇巨著。又经过14年的打磨、修订、重编,32卷、6万个条目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了。这是一部在编辑上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回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二版的出版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大百科全书》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甚至具体的领导,是专家、学者、编辑、出版社共同劳动、举国努力的智慧结晶。
在党和国家的期望和重视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地位和出版意义。
1978年,姜椿芳和之后的胡乔木倡议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不久,中央正式批准编纂中国第一部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并为此专门组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邓小平为出版社题写社名,表达了国家领导人对出版社寄予的厚望。中央提名胡乔木任总编委会主任,体现了国家对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的代表。
200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访美国时,亲自把《中国大百科全书》赠送给耶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