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被借到区教育局工作,办公楼就在大同中学的马路对面,记得那年9月初,我去局里报到,椅子还未坐热,人事科长急冲冲地对我说:“小盛啊,大同中学有一位语文老师病了,你去救救急吧!”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又说:“校长现在就在葡萄架下等你呢!”就这样,我走进了大同,来到葡萄架绿荫下,等着我的是当时的副校长俞柏寒。
这座葡萄架因而让我印象深刻,也是几代老师学生的共同记忆,但为了建设新校园,葡萄架一度被拆除。但近年,葡萄架又回来了,而且规模扩大了四倍,前半部分种葡萄,后半部分种紫藤,意为硕果累累,坚韧不拔;而且在绿藤萦绕的葡萄架下,还建了新的校友砖读书廊,造型呈北斗七星状,由校友砖层层垒砌成星辰图案,呈四向垂直延伸,犹如颗颗星座,蜿蜒闪烁,由1984届校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担纲设计,同学们行走其上,会经过刻有二十四节气的彩色瓦砖,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能生出惜时之感,寓意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断追求,志向高远。近观之,构成星辰基座的砖墙由一块块校友砖相叠而成,校友砖上镌刻着校友的姓名、入校年份和对母校的留言,他们将点点心意融入大小相同的一块块砖内,诉说着各自的校园情。
葡萄架重回校园,我首先想到请俞校长回来看一看,我发了一则信息给他:“30年前您在葡萄架下等我,30年后我在葡萄架下迎接您!”
令人自豪的是,校友砖读书廊荣获上海普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佳校园新景观。这里不但凝聚着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深情,也汇集着广大在校师生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张曙老师提议,种两棵银杏树,表明节节向上,学子生生不息。宋士广老师还撰写了校友砖读书廊创建记:“苍松翠柏,激人以向上;池塘流水,育人以灵动;茂林修竹,教人以气节;蒲桃紫藤,儆人以奋发……”
校友砖读书廊从创意设计到制砖,无不凝结着校友的深情与智慧。记得那是五年前学校百年华诞之际,一封来自美国华盛顿的校友来信激起了阵阵涟漪。2004届校友杨虓提出了“校友砖”的创意,作为广大普通校友的一员,他始终在思考,能以何种方式回报母校,留下一块砖的理念于是逐渐形成,校友的理想于是在校园内落地生根,蔚为大观。
葡萄架下读书廊,饮水思源闻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