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政府评“名牌”撑不起品牌
赵志疆
  赵志疆

  6月24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过去各地政府给企业评比了大量知名品牌、著名品牌,这扭曲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造成政府替企业质量“背书”的现象。张茅说,已经通知各省区市停止知名品牌和著名品牌的评比,下一步还要积极清理。

  国家工商总局此番叫停知名品牌和著名品牌的评比,毫无疑问是净化市场环境的务实之举。在各类广告词中,“知名品牌”“著名商标”无疑是金字招牌。品牌的经营和维护既需要可靠的质量,也离不开广泛地宣传,有一个名头,宣传起来无疑更方便。有些名片是在市场中自然形成的,而有些,是在政府的评选中产生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出了名,名利兼收,于是各种“知名品牌”如过江之鲫。与此同时,一些名不副实的“知名品牌”出了问题,群众必然来找政府,一是影响政府部门自身形象,二是不堪负担。

  “知名品牌”鱼龙混杂的现状,实际上也暴露出曾经的禁令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早在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曾发布《关于停止发布含有乱评比、乱排序等内容广告的通知》,禁止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名牌”“地方名牌”“著名商标”。继国家免检、中国名牌被叫停之后,2014年5月1日起修订后的《商标法》正式实施,“中国驰名商标”字样也被明确禁止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现实情况是,三令五申之下,仍然不乏“顶风作案”者,所不同的,不过是将曾经的“驰名商标”替换为“知名品牌”,与法律规定玩起了“文字游戏”。

  为什么有些地方热衷于品牌评比?恰如张茅所说:因为评起来企业高兴,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入门证;政府也高兴,对外可称当地有多少个知名品牌,多少个知名商标。在政府与企业一拍即合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意见无从表达。毋庸讳言,早期由政府主导的品牌评比,确实对公众消费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但当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各类商品与品牌难以计数,把评判知名品牌的话语权交还给消费者,政府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市场监管上。

  其实,在持续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行政权力退出品牌评比也是题中应有之义——2013年3月发布实施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指出,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外,其他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一律予以取消。“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行政权力远离市场评比既能够理顺关系,也是政府职能角色转换的一种体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美丽上海追梦人”
   第A09版:“美丽上海追梦人”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政府评“名牌”撑不起品牌
算盘到 移动支付
失败案例
老宅被拆,何以如此重罚
“货币陷阱”
雇主和保姆关系的边界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政府评“名牌”撑不起品牌 2017-06-26 2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