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对党旗抬头,我右手攥紧拳头,我凝视镰刀斧头,我宣誓铭记心头,我初心不忘奔头,从入党往后年头……”夜深人静,我灯火阑珊下,创作《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散文诗,开头是我入党宣誓中一段感怀。蓦然回首,四十九年弹指挥间,我入党时,在支部大会上,陈述入党的心声,成长的感动,挥之不去。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奔赴农村。那年深秋,我也佩戴大红花,插队在上海县北桥公社新闵大队唐家生产队,从喧嚣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从校园的学生,到普通的社员。拿起了扁担铁鎝,是我人生新的起点,理想新的转折。记得刚到农村不久,队里十几头猪出售,那年头,靠男社员从闵行送往龙华肉类加工厂,每人自行车后椅搁块板,把一头约130斤左右的活猪,四脚扎紧,用绳横捆,固定在板上,一头最小的放在我的车上,原想平时自行车骑人,轻松自如,队伍刚出发,骑上了沪闵路。大伙谈笑风生,我竟单手握车把,大意失荆州,岂料,猪突然猛烈挣扎,车一晃、一偏,噗通,连车带人冲到了路边,翻进了田沟,我狼狈不堪,队长王炳泉急忙下车,将车靠在路边一棵树旁,幸好,那头猪乖乖地躺着,没有惹事,后面几位党员也停了下来,队长阿炳上前,用力帮我把车和猪扶起来,用劲推上马路,劝我,越往市中心,越危险,不要去了。我呢,不甘示弱,坚持前行。队长约法三章:1.两手握紧车把。2.靠马路里档行驶。3.全神贯注。一路上他形影不离,细心呵护,靠在我的外档,驶入车辆人多的地方,“让一让,让一让”,鸣铃开道,终于,抵达了加工厂,我深深地叹了口气,更清楚队长一直绷紧神经,为我捏了把汗哦!
大队党支部书记董桂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家住我们村,东头第一间,他爱人自生了儿子龙祥后,身体虚弱多病,拿队里最低的工分,生产队、大队、公社,考虑到实际困难,组织上将市、县进工矿名额,一次次推荐她,当年,农村苦,收入低,进工厂人心所向,书记三次婉言谢绝,媒体聚焦,传为佳话。在书记身上,我看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党员的义务,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一次,《解放日报》摄影记者俞新宝,来大队采访书记,我是大队土记者,负责陪同,在完成拍摄后,回队的路途,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党。
榜样是力量的源泉,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这一件件往事,对我印象深刻,感触很大。从此我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汇报思想,参加大队党课教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组织青年突击队,冲锋陷阵;组建了大队文艺宣传队,活跃乡村;担任大队土记者,笔杆墨宝。特别是采写党员贫下中农的忘我劳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也深受鼓舞和教育。我忙碌着,写作着,在县、市广播电台,几乎天天有我的广播稿播出,有的还见于报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还让我录音广播,介绍成长的体会呢!
来到农村一年,我年满18岁时,1969年12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一腔热血、一颗热心,融入党的怀抱,无论进复旦,去企业,自己有了人生的追求,在企业任书记时,集团评为市“双强六好”先进党组织,我被区评为优秀党员。
然而,庄严宣誓,不随时间而改变,不随年龄而变化,这几年,老有所为,活跃在居民社区,任居民自治联盟当会长,最近,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来到天山新城,调研社区党建时,我也汇报了生活和党建活动的情况哦!
温故而知新,信念传承,信仰不变。我六十有八,额头皱纹,白驹过隙。庄严宣誓相伴在我身旁,赋予新的使命。此刻,我念起了那首诗的尾声:“新起点,谋大事全面小康,新时代,定大局百年目标。宏伟蓝图号角吹响,壮丽前景催人奋进,党旗下,庄严宣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有为,我跟着党走,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