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米阳光照亮美丽家园
曾金辉
  曾金辉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信步走进吴泾新村居民小区,到处绿树成荫,一株火红的石榴花正摇曳生姿。新铺的沥青马路,经过雨水的洗刷,清爽得让人忍不住想要奔跑,房屋墙面粉刷一新,鹅黄中点缀着粉红,带着春天的气息。

  在孙国权这个老支书的眼中,吴泾新村当初是出了名地难弄,居住环境最差,老年人比例最高,低收入人群最多,邻里矛盾最大。“刚来时,居委会8个办公室,没有一扇门是有锁的。他们敲门都不用手的,你设锁有什么用?居委会每天吵吵闹闹,鸡零狗碎的矛盾五花八门,如果哪天没有人来骂娘,我倒会觉得不正常。”“但是党和政府既然把你安排到这个岗位上,你就得负责到底。”孙国权平静的话语中有一种坚定的力量。

  吴泾新村始建于1958年,46幢多层楼里住着2550户人家,厨卫多户合用率达60%,最多一梯10户,门中有门,家中有家。比起那些“白富美”小区,吴泾新村的住房条件实在是有些寒酸和局促。

  这几年吴泾经济快速发展,恰逢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春风,一场旧貌换新颜的“平改坡”工程即将如火如荼地展开,少数居民却投下反对票,住房条件最困难的老丁是领头儿。任凭孙国权讲政策讲道理,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子,老丁就三个字:不同意。

  过了两天,老丁却带着他的“统一战线”来签字了,孙国权吃了一愣,一打听,原来是团长道明森和他的一米阳光志愿者们去做的工作,老道没跟老丁讲大道理,劈头盖脸一通批:“你们家什么情况我不知道?撑着雨伞如厕,穿着雨衣做饭,做人不能太贪心更不能自私,政府做这么好的实事,你还带头儿捣乱,小心大家伙儿戳你的脊梁骨。”这就是一米阳光团队的优势所在,居委会干部不能说的,他们都可以仗义执言,而且还挺管用。

  说起一米阳光,其实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风神善良的女儿在秋分那天偷偷把遮在云层里的阳光剪下一米,撒在陡峭悬崖的一个山洞中,让那些爱情的勇者,那些对生活执着的人们得到一米阳光的照耀,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传说是美丽的,更美丽的是一米阳光团80多名可爱的退休志愿者骨干们,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最初加入这个团队的只有26人,全部都是退休党员,大家为民服务的热情很高,当时有群众想加入进来,部分党员还有些想法,怕影响了队伍的纯洁性,后来道明森搬出了毛主席的“五湖四海论”,彻底解开了他们的心结。正是依靠这支党员带领的队伍,居民不出小区就能磨刀、修阳伞、配钥匙、理发……还可享受送餐服务。邻里中心让居民的大事小情都有人管,酸甜冷暖都有人问,成了老百姓第二个家。

  现在的一米阳光团队声名远播,永南、永北、氯碱小区的热心人们都慕名而来,纷纷要求加入,说起一米阳光团队,居民们都竖大拇哥儿。“我真的很感谢这些志愿者,他们有技术有觉悟,召之即来来之能干,跟他们在一起工作,每天都很有意义。”老道说,自己今年已经68了,一米阳光也5岁了,希望能把它带到10岁,20岁,希望自己也能和一米阳光团队一样越来越茁壮和富有活力。

  十日谈

  浦江第一弯

  明日请看《党旗下的报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入党时刻最堪忆
遵义会议会址(速写)
苦吟诗人可以休矣
取景框里的美好生活
香港回归 廿年志贺
听 风
一米阳光照亮美丽家园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一米阳光照亮美丽家园 2017-07-01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