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慎学徐悲鸿国画
陈明
■ 徐悲鸿《巴人汲水》
  ◆ 陈明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新中国美术院校体系建立的主要奠基者。

  悲鸿先生的油画,尤其是素描,在他那个时代,的确是高手无疑。他的“国画”,也是自成一格,尤其是他的“马”,那是国人皆知的。

  由于悲鸿先生画得好,又是新中国美术院校的领军者,自然声誉极高,因此也鲜有对他艺术成就的存疑,其画风(尤其是“国画”)自然影响着许多学子的学画道路。

  但在学习悲鸿先生的“国画”时,我以为还是要首先弄清悲鸿先生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所作之画之“长短”。

  悲鸿先生的西画写实功底扎实,所以,在表现物象造型方面的确是高手。在其“跨界”的“国画”中,其造型能力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国画家来说,那是高出一截的,这些都是悲鸿先生“国画”的长处。 

  但是,悲鸿先生的“中国画”,我以为还是属于“在用中国绘画的工具与材料画西画”。

  就悲鸿先生来说,这本也无可厚非,悲鸿先生是在努力探索中国画的改革嘛。但后来的学画者,就要弄清楚悲鸿先生在国画的探索与创新的成果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只是悲鸿先生自己“墨戏”自娱而并不成熟的东西。否则,丢了悲鸿先生艺术的精髓,捡了“糟粕”,不但自己会在艺术的苦旅中误入歧途,也会曲解了悲鸿先生为师的本意。

  我以为,由于悲鸿先生是学西画出身,其对中国画的笔墨特性认知和用笔功底方面,基本还是西画的审美意识与技术能力,这是自然的。按现在的说法,他的所谓“国画”,就是“水墨画”罢。他国画中用线的笔力,趣味,内涵,包括笔墨变化的技巧,都没有达到优秀国画家的水准。甚至用笔“浮肿”,用墨呈“墨猪”效果也是常见的。

  悲鸿先生的马,其基本造型还是写实的,没有像“唐马”那种变形的艺术提炼与夸张。

  不应该苛刻悲鸿先生,他只是在画自己的“国画”。但作为学画者来说,就必须明白老师在艺术成就上哪些是可以学的,哪些只能借鉴,哪些是绝对不能学的了。

  当今画坛,学悲鸿“国画”者,有几人有成就的?悲鸿先生是缘于有扎实的西画底子与良好的文学修养,才画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水墨画。而后来学悲鸿者若西画底子远逊于悲鸿先生,又不能清醒地分析其“国画”的长短处,则多有每每取其“短处”而无所成就。

  由于悲鸿先生“国画”中的物象造型,大多是写实的,其笔墨追求基本是为“应物象形”服务的,所以,学画者如果没有明辨意识,很容易滑入“行画”阵营。这也是学画“悲鸿马”最后大多成“行画”画家的原因罢。

  我的体会是,个性太强的大家的艺术风格与技法,只能参考。大画家的个性和风格与所谓“习气”,往往是只差一步之遥。遇上不开明的老师,误导学生传承自己的衣钵,那学生的艺术个性基本就毁了。

  学大画家学死者居多,其原因就是对老师盲目崇拜得五体投地而导致好学亦不善学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艺术圈的“假仁波切”
草书能否穿上楷书的外套?
慎学徐悲鸿国画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A26慎学徐悲鸿国画 2017-07-01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