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由训练有素的“标准化病人”扮演,场景设施完全仿真,这是今天上午出现在上海科技馆底楼大厅的一幕,考验的是“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和“准”白衣天使一样,一群未来的花艺师、网络工程师、餐厅经理、形象设计师也在进行技术比拼,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在此举行。
“星光计划”大赛由市教委、市人保局、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从2004年至今每两年举行一届。今年大赛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创造精彩人生”,共设23个专业大类、113个比赛项目。来自本市66所中职学校和30所高职院校的5000余名学生进入决赛阶段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和即将于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接轨,本次赛事中有54个项目按照世赛标准设置。其中,“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现场创设了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和医院三个不同场景。除了“小陈姑娘”,病人中还有“患有乳腺癌的中年女子”和“68岁的独居老伯”。老伯家里乱糟糟,能否悉心地帮他查找居家安全隐患,也是得分点之一。“以往的护理专业比赛仅侧重考验学生一些护理基本功,现在,我们要从沟通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创新能力等6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应对水平。”项目裁判长周嫣介绍,这样的评分标准,既是世赛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5个包含小数点在内4位到8位的数字需要加减乘除,这样的题目,在15分钟内,你能完成几道?这是珠心算比赛对选手的考验。看到学生的成长,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副校长朱洁颇有感触,“集训时一训练就是6小时,比赛在嘈杂的开放式场地,同学们也要能够保持高度专注,这本身就是一种职业精神的塑造。”
本报记者 陆梓华